困难立地条件下胡杨造林技术及效果分析

困难立地条件下胡杨造林技术及效果分析

ID:19715513

大小:8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5

困难立地条件下胡杨造林技术及效果分析_第1页
困难立地条件下胡杨造林技术及效果分析_第2页
困难立地条件下胡杨造林技术及效果分析_第3页
困难立地条件下胡杨造林技术及效果分析_第4页
困难立地条件下胡杨造林技术及效果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困难立地条件下胡杨造林技术及效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困难立地条件下胡杨造林技术及效果分析摘要通过筛选当地优良乡土树种胡杨在瓜州县城东风沙口开展绿化造林研宄与实践的基础上,成功探索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工程造林技术措施、造林模式,对当地风沙口治理乃至周边地区困难立地条件下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关键词胡杨;造林技术;效果分析;困难立地中图分类号S792.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2-0184-02瓜州县地处河西内陆腹地,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半干旱风沙区,气候干燥,降雨少,霜期长,日照强,水分蒸发量大,风沙天气频率高且

2、强度大,土壤沙化、盐碱化程度严重,天然植被稀少,生态极其脆弱。瓜州县城东风沙口属瓜州县典型的风蚀沙区,该区域多为沙石砾戈壁,有零星瘠薄土壤分布,立地条件差,造林困难。近年来,随着林业生态建设步伐的加快,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对林业生态建设特别是加大风沙口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日益重视,在该区域开展了大规模工程造林工作,其生态效益日趋显现。对已有的造林技术进行总结完善和分析评价,对于干旱地区困难立地条件下开展科学造林,提高造林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1造林区概况造林区位于瓜州县城东侧,地理坐标东经95°

3、49'31〃〜95°51'10",北纬40°31'11〃〜40°31'45",海拔1170m,为干旱荒漠向疏勒河下游冲击平原过渡地带(瓜州县重点风沙口治理项目区)。区域内干旱多风,降雨稀少,日照强、昼夜温差大,蒸发量大,全年日照总时数3360h,有效积温3661.5°C,年均气温8.8°C;年均降水量45.7mm,年蒸发量3140.6mm,年相对湿度39%〜41%,无霜期138〜146d,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地貌以砾质戈壁为主,硕质地表裸露,土层厚度0〜50cm,石石乐含量40%。区内植被稀少

4、,天然植被以白刺、骆驼刺、碱蓬、红柳等灌木为主零星分布。造林时间为2012—2015年,造林点主要集中在瓜州县城东疏勒河河道南北两岸,造林区按造林时间先后顺序共分为4处造林地,面积共计253.3hm2。2造林工程技术2.1造林设计选用二至四年生胡杨一级苗,苗木栽植密度按株行距2mX6m和4mX4m2种模式设计。整地时采用穴状整地,按造林设计密度用机械挖穴,苗木栽植穴规格为200cmX200cmX200cm,苗木栽植时按东西行向进行栽植。造林区根据地形地貌,架设灌水管网,采用小管直流和管灌的方式进行

5、灌溉[1]。2.2客土造林技术在城东风沙口造林区域,以尽量不破坏原生植被,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为原则,采用穴状整地,客土造林技术。树穴内回填客土时全部回填含盐量小于2%。、pH值<8.5的耕作土,不宜用客土和原有碱土混合回填。客土回填后对其全部灌水。整个挖穴、客土、灌水等造林整地工作要在造林前2〜3个月完成,做到“地等苗”。2.3穴底铺垫隔盐碱层隔盐碱层由粒径1mm以下的河沙和秸秆碎屑2种材料组成。造林前,在已开挖好的树穴内先铺垫10cm的秸秆碎屑,然后铺垫40cm河沙(图1)。在铺垫隔盐碱层时要将

6、其撒匀摊平,再在其上方回填耕作土,灌水后待水完全下渗至土壤湿度在60%左右时即可植苗。隔盐碱层的铺垫是为了使盐碱滞留在土隔界面和深层土壤中,进而影响盐碱地土壤盐碱运动规律以及盐碱地的冲洗和改良,也对植物成活和生长带来积极影响[2-3]。2.4植物生长调节剂推广应用2.4.1ABT生根粉处理。为了提高苗木成活率,用ABT3号(醇溶性)配制溶液进行浸根处理。在造林前,将苗木根系浸泡在配制好的0.0025%〜0.0050%ABT3号生根粉溶液中浸根0.5〜2.0h后栽植。2.4.2抗旱保水剂处理。将保水

7、剂与细土按1〜2:100的比例混合充分拌匀后,直接施入栽植穴内,施用后一次性浇足水,让保水剂充分吸足水分。2.5推广应用小管直流节水技术造林区全部采取支流小管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灌概。具体是在南北两岸各架设1条4)160mm的主管道,埋深1.5m;每100m架设4)120mm、高1.5m直达地面的立管;每2行树之间架1条4)65mm的支管,埋深40cm,与立管相连;在支管上连接直流滴灌,在每株树穴1条,长1.5m。另外,整个节水灌溉系统配套修建检查井,安装控制阀及其他配套部件。3应用效果分析3.1造林

8、成活率高,为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成功探索了适用技术在造林中初次应用客土栽植、铺垫盐碱隔离层、抗旱保水剂、节水管网等新技术和新材料,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结果表明,造林中推广应用的一系列工程技术措施适宜在其立地条件下推广应用。3.2节水效果好,为干旱地区节水造林做出了样板造林区主要推广采用小管直流和管灌灌水模式,从近4年的灌水情况看(表1),小管直流灌水量为1249.5m3/hm2,比沟灌节水62.9%,省能、节电45.8%,省工80%;管灌灌水量为1890.0m3/hm2,比沟灌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