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杜威伦理思想中的知行关系

试析杜威伦理思想中的知行关系

ID:19709525

大小:73.7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05

试析杜威伦理思想中的知行关系_第1页
试析杜威伦理思想中的知行关系_第2页
试析杜威伦理思想中的知行关系_第3页
试析杜威伦理思想中的知行关系_第4页
试析杜威伦理思想中的知行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杜威伦理思想中的知行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拭析杜烕伦理思想中的知行关系论文摘要:知行关系的问题是伦理学的重要问题,杜威论说的角度与众不同,他认为人类长久以来在寻求确定性和安全感的过程中,造成“知”与“行”分离的传统。这种传统又造成旁观者道德认知模式的局限性。对此,他指出道德知识的特性不在于寻求确定不变的规则和条目,而在于付诸日常的道德行为实践。要实现这种认识,区分道德观念和关于道德的观念是必要的。论文关键词:道德知识;道德行为;道德观念;关于道德的观念知行关系的问题在哲学和教育学领域都是一个基本问题。在伦理学中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杜威在这个问题上的论述角度与以往的学者

2、不同,他认为人类是在寻求确定性和安全感的过程中,造成“知”与“行”分离的传统。在这样的传统之下,形成一种旁观者的认知模式,主张通过静观和默想的方式就可以获得知识,从而贬低行为实践在认知中的作用。知行关系表现在伦理学领域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道德知识并不是孤立的,它的意义在于诉诸理智的行动。在这里,“行”是优先于“知”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却总是崇尚纯粹的道德知识而忽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实践。针对这一状况,杜威指出区分“道德观念”和“关于道德的观念”是十分必要的,并进一步提出要对道德教育模式进行全面的改造,即用间接的道德教育模式取

3、代直接的道德教育模式。1解析知识和行为分离的传统在伦理学领域,知行关系的问题可谓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杜威论说的角度别出心裁,他是借助知识和经验对人类精神的影响这个主题来阐发知行关系的。通过考ZJ、人类发展的历史,他认为人类有史以来就生活在“危险”的世界中:生、老、病、死、饥饿、瘟疫、战争,以及狩猎无定、气候变化、季节变迁等等,都使人们常常有一种由不确定而产生的危险感。人们要摆脱不确定性,在心灵上找到一种慰藉和安慰。起初人们通过祈祷、献祭、礼仪和巫祀等方式试图同周围决定着自己命运的各种力量和解但是不久,人们就开始用虔敬与忠诚的内心态

4、度代替外表上的礼仪。但是光有信仰和礼教是不行的,外在环境的不断逼迫,尤其当面对生死存亡的时候,人们还是不得不注意一些最基本的事实以及与这些事实相联系的技术。因为人们固然可以对脱离实际的知识抱有幻想,但在另一方面却不得不以实用的技能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于是,人们开始重视另一个途径,就是劳动和艺术(包括工艺与技术在内的广义的艺术)的途径,它们是用行动来改变世界的途径。与前面那些通过感情和观念改变自我的途径一起,构成人们与周围世界沟通的桥梁。这两种途径“一个是精神的慰藉,一个是日用的操作,有时融洽相处,有时冲突,各立门户。这种关系后来就演变

5、成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以及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但总的来说,前者一直凌驾于后者之上。对于理论一直凌驾于实践之上,或者说“把纯理智和理智活动提升到实际事务之上”的倾向的产生,杜威解释说,正是由于人们对于确定性的寻求抬高了精神信仰,贬低了艺术(广义的艺术)和劳动的地位。人们总是相信对于纯粹知识的追求可以获得安全和保障,这样就造成知识(纯理智的知识)和实践(纯技艺的实践)的分离,而且二者越走越远,积重难返。杜威认为,知识和行为分离的传统,传统的哲学家是难逃其责的。他们夸耀自己的职能,把理论置于实践之上,认为完全的确定性只能在纯粹的认知活动中才能实

6、现,并且把这种倾向加以公式化和合理化,把寻求确定性的传统延续下来。而这些对纯粹知识的崇拜而忽视行为与实践意义的做法恰恰忽视人类可能达到实际安全的途径。宄竟如何来解决这样的尴尬呢?杜威认为当务之急是对传统的哲学观念进行改造。哲学应该放弃纯粹理论的自以为是的确定性,不再去强化高贵者和卑下者之间的鸿沟以及高高在上的观念和凡俗事物之间的鸿沟。摆脱确定性的束缚,深入到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人们在日常实践中总是要面对不断变化的生活情境,只有创造性地摸索具体的生活情境,人才能够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哲学必须面对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现实生活的挑战,在一个

7、充满风险和变化的环境进行理智的支配。哲学应与各门科学携手合作而不是对它们作原教旨主义式的抵制。只有这样,获得实际的应对途径才有可能。由于在哲学观念上这种革命性的转变,杜威与以往的立场分道扬镳,也正是因为如此这般地反对抽象的确定性,关注现实的情境应变,一些人认为他亵渎了伦理学一向所追求的道德神圣性。人类是在追求确定性的过程中造成理论和实践的分离,知识和行为的分离,同时也形成一种旁观者认知模式。这种旁观者认知模式所具有的局限性反过来又加重了“知”与“行”的分离。旁观者认知模式,先预设一个独立存在着的认识对象(theReality),再假

8、设一个作为认知主体的“知者”(theKnower)。知者通过静观、默想和沉思等途径就可以达到认识的目的。这种旁观者认知模式以贝克莱为代表,他认为,人感觉到世界,世界才存在着,万物是人的“感觉的组合”或者“观念的集合”。‘他的结论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