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标本病理学检查规范处理流程

ESD标本病理学检查规范处理流程

ID:19708385

大小:18.17 MB

页数:65页

时间:2018-10-05

ESD标本病理学检查规范处理流程_第1页
ESD标本病理学检查规范处理流程_第2页
ESD标本病理学检查规范处理流程_第3页
ESD标本病理学检查规范处理流程_第4页
ESD标本病理学检查规范处理流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ESD标本病理学检查规范处理流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EMR/ESD标本病理学检查 规范化处理流程基于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病理学协作组2014厦门共识吴兴龙前言EMR/ESD是消化道早期癌治疗的标准方法,其病理学检查要求不同于黏膜活检标本,不仅需确定病变的组织学类型,更要明确:1.黏膜水平及垂直切缘病变状态;2.浸润深度;3.是否有淋巴管和血管侵犯。内容内镜医生该做的?对EMR/ESD标本的预处理病理技师该做的?EMR/ESD标本的病理学技术规范处理病理医生该做的?EMR/ESD标本的病理学规范化报告重视内镜医生该做的为何要重视内镜医生对EMR/ESD标本的预处理?内镜医师对EMR/ESD标本

2、预处理必要性合格的EMR/ESD标本规范病理评估准确根治度判断随访追加治疗放疗、追加EMR/ESD或外科治疗一份合格准确的病理报告取决于预处理是否规范预处理做什么?冲洗:暴露病变的大概轮廓(决定组织取材的方向)充分展平,钉固标本及时恰当固定标本,避免标本干燥或自溶提供信息齐全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冲洗生理盐水将EMR/ESD标本表面血液和黏液冲洗干净,暴露病变的大概轮廓,以避免进行泡沫板钉固时破坏病变组织,影响后期的病理诊断及断端评价,同时为后续标本取材方向提供重要的指南。展平钉固沿着标本最外侧将呈卷曲状态的EMR/ESD标本充分伸展(勿过度拉扯

3、),平展钉固于适当大小的泡沫板上(钉子勿过度密集)。如果断端距离病变处3mm以内,禁止在此处下钉,以免对病变造成机械性破坏,影响病变切缘评估。过度拉扯断端距病变太近EMR/ESD标本连同泡沫展板放入盛适量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液广口容器,泡沫板在上,固定标本一侧在下方,倒扣在固定液中。为了防止固定液挥发和运送过程溅出,可以在泡沫板上面封上一块纱布或者在广口容器口用橡胶手套套住。组织固定固定时间的把握根据EMR/ESD标本大小和厚薄,直径小于5cm,厚度小于1cm者固定12-24小时直径≥5cm或者厚度≥1cm者,固定48小时(南方医院处理

4、过最大一个直径16cm,厚约1.5cm)标本颜色不能还存在鲜红色(暗褐色)提供详细的内镜手术记录和病人资料A.患者基本信息、简明扼要病史,内镜下病变大体形态和分型:早期癌内镜分型均为:Type0型,包括隆起型(Type0-Ⅰ)、浅表型(Type0-Ⅱ)、凹陷型(Type0-Ⅲ),具有两种或以上类型时为混合型等。B.临床、内镜初步诊断C.标本上标明口侧、肛侧、前壁、后壁等相应位置D.手术部位,术式:EMR、ESD、Polypectomy、Biopsy。(术式不同,报告内容不同)病理技师该做的: 病理技术规范处理1.拍照存档2.组织信息观察记录3

5、.全瘤活检(改刀)4.脱水5.包埋6.制片拍照标本改刀前拍照:记录病变黏膜与周围正常黏膜的位置关系;改刀后的拍照:记录活检组织块数及为了便于在EMR/ESD标本上标记不同区域病变黏膜的病理诊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及空间位置关系,为描绘疾病谱系图做准备。组织信息观察记录1.切除的标本大小(包括非肿瘤性黏膜)2.肿瘤大小3.肉眼分类4.标本边缘的肿瘤分为阳性或阴性结果水平切缘(LM):LM(-),LM(+),LMX*(*表示未知)垂直切缘(VM):VM(-),VM(+),VMX*5.用分段线和许多线在示意图和/或照片记录全面取材为了全面评价EMR/E

6、SD组织的病变组织类型、浸润范围及深度,应对EMR/ESD标本全部取材。取材方法:1.先找出切缘距肉眼病灶最近的点,在该点和病灶间画一连线;2.以该连线为基准,平行于该连线进行切割,第一刀在该连线旁1mm处下刀,然后以该切割线为基准,接着按2~3mm的宽度平行地切割组织。组织脱水、包埋脱水:全部标本取材后按顺序进行脱水;包埋:按标本改刀后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组织包埋,180°翻转第1块或最后1块标本的黏膜面,在最终的切片上,可确定标本包埋正确的方向,观察到整个黏膜四周的水平切缘状况。其余组织同侧90°翻转,取材切面朝下,按顺序包埋。组织尽量保持

7、平直,切面在同一水平面上。ESD脱水后病理医生该做的?切片交到病理医生手里,也就是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一份规范准确的病理诊断结论包括哪些内容?规范化的病理学报告1.肉眼分型:依据早期癌的内镜分型标准,参照内镜医师提供的内镜下病变的表现和分型的信息做出判断。2.组织学来源及分型:判断组织来源;无上皮内瘤变、不确定的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原位癌、可疑浸润癌、黏膜内浸润癌)、黏膜下浸润癌。3.标本切缘状态:基底、周边;阳性,阴性,部分观察不清可疑浸润考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4.肿瘤浸润深度:M1、2、3,SM1…食管、胃、

8、结肠的界定标准不同;黏膜肌是否被破坏(Desmin染色)。规范化的病理学报告5.脉管浸润情况:淋巴管,血管的浸润是决定是否需要追加外科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可疑浸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