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706642
大小:58.6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5
《试析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七大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七大机制论文关键字: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机制论文摘要: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竟争。人才的竞争,关健又是创新精神和新能力的竞争。为了适应时代和高校发展的要求,应从教育理念、组织、目标、环境、学科结构、课外教育和评价等七个方面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机制。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是新时期高校工作的需要,也是增强高校工作生机和活力的需要。我们应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高校自身特点.从七个方面改革培养高校学生创造力的机制。一、教育理念机制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要创新就的依靠创新性人才去实现。这就要求教育进
2、行彻底改变,大力培养创新人才,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知识的更新期将越来越短,新知识高速涌现,信息量成倍增长,社会需要的知识和学校的教学内容都要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将受到挑战。面对这种挑战,教育的各个领域必须进行全面创新,具体到每个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唯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方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创新理念起源于外国,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宏观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和教与学的理念。宏观教育理念部分
3、从理论上较详细地论述了当今教育领域的两大宏观理念: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它是其他层次教育理念的基础,对其他教育理念居于支配地位;一般教育理念部分对环境教育、生态教育、合作教育、全民教育、建构主义教育等教育理念进行了介绍,较好地体现了当今时代的特点,对广大教师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二、组织机制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组织机制,必须制定一整套具有规范性、稳定性和制约性的法规制度,提高其可操作性,以避免有可能出现的推诱和扯皮。在当前形势下,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组织机制,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改革那些存
4、在严重弊端的,基本不适合新时期需要的原有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或改善那些基本适合新时期需要而在某些方面还不健全、不完善的原有体制或机制;三是新建一些原来没有而新时期又迫切需要的制度和机制。例如创新工作责任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目标又迫切需要的制度和机制。例如创新工作责任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目标考核制度等。通过这些途径和方法建立起在党委领导下,党委、行政分工协作,齐抓共管,覆盖全校创新能力培养的组织机制。此外,在校内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在抓好教学业务工作的同时,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自觉地给师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形成一个求实、求新的氛围
5、,并且制定具体的检查、考核制度,从而从根本上杜绝此项工作的随意性和不连贯性。三、目标机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以个性教育为前提,具有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共性培养只是学校教育的一方面,个性教育才是创新教育的关键。个性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符合人性发展的。中国千年的儒家思想、传统的应试教育,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限制了个性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首先应体现在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以人为本,提倡个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创新的思想意识进发出来。其次,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从改变教学方式人手,反对一言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同时提出几个相反的观
6、点,让学生去思考、判断、分析、选择,不迷信书、不迷信权威,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其三,正确掌握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人的思维是人的主要活动功能,其中想象是创造思维的关键,没有想象就没有科学发现,就没有发明创造。人类的每一项成功都是从想象开始的。高校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大胆幻想、猜想、设想,向科学未知的领域进军,与此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思维方式、思维方法的训练,如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分散思维的动练,以尽快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标。四、环境机制目前许多高校面临师资不足,源于两个客观现实:一是人才流失。一些高校,尤其是对
7、于一些地方院校,优秀人才或出国或进三资企业,高校缺乏吸引人才的客观条件,并存在隐形流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第二职业,而没有精力搞好本职工作。二是二近亲繁殖。相当部分教师.“I同出一门”,使教师视野和思路不开阔,不利于教师创新、提高。要结合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起一支合理流动、动态稳定、新老交替、专兼结合、信念坚定、业务精湛和待遇落实的高校教师队伍。同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协调,要优化大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高校作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和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当勇敢面对新世
8、纪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慎重研宄和解决高等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努力营造创新的氛围和环境,包括社会大环境、校园内的环境和充分利用好中国加人世贸组织后国际间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五、学科结构机制必要的知识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