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平台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平台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ID:19689162

大小:12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5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平台设计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平台设计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平台设计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平台设计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平台设计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平台设计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设计(论文)题目:GPS车载定位跟踪系统设计院系名称: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10-1班学生姓名:秦春雨 导师姓名:杜鹃开题时间:2014-3-1指导委员会审查意见:签字:年月日一、报告内容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那么城市车辆就会日益增多,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定位技术的出现给车辆、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导航定位提供了具律、实时的定位能力。众所周知,GPS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卫星定位系统,在地球上空分布有24颗卫星,用户通过GPS接收机接收卫星的信号,就可以实时地获得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

2、时问信息。目前许多国家已经批量生产各种GPS终端模块,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应用已经有几年的历史,我国的北斗系统也开始进入了应用阶段,欧洲的伽利略计划已经启动。本课题设计正是基于GSM的GPS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的研究,主要是“定位、监控、防盗”为目的,就是对车辆展开GPS卫星定位,全程跟踪,提高安全,事故取证。研究此课题的意义:提高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该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为实现车辆监控管理、安全防护提供双重保证,将为智能交通信息运输系统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二、研究内容和预期达到的目标车载设备无线通信监控中心图—GPS车辆定位监控系统基本组成本课题设计一套基于GSM的GPS

3、车载定位系统平台设计的系统方案。我具体对其中的无线通信部分进行研究。GSM无线通信网监控中心GIS终端地理信息数据处理GSM模块RS—232电子显示屏图—GPS车辆监控指挥系统平台监控中心结构框图基于GSM的GPS车辆定位监控系统平台是对车辆管理提出的较理想解决方案。该系统采用GPS技术对移动目标进行实时定位,利用GSM无线移动通讯网络进行实时数据传输,以电子地图GIS和空间信息系统为支撑平台,实现定位跟踪、监控报警、反劫防盗、指挥调度。整个系统是由GPS卫星定位系统和地面移动通信系统两大部分组成,而地面移动通信系统是由指挥监控中心、车载移动单元和GSM无线通信网络三个部分组成。车载移动单元设

4、备可以为指挥监控中心实时提供每一个移动目标的最新定位数据、运行状况和报警信息等,并自动记录这些信息以便事后查询分析,是用户终端。指挥监控中心结合GIS电子地图,实时地显示出当前监控、指挥的车辆的地理位置。GSM通信网络则进行数据、语音、图像的传输。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涉及到无线通信,GPS导航,DSP,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这四种技术。我认为要突破的难点大致有一下三点:1、多路径干扰;2、微弱卫星信号的收发功能,尤其对于阴影效应下的抵抗特性;3、无线通信短信息AT指令协议。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就是对车辆定位监控系统平台的无线通信部分进行深入研究,理论分析为主。我计划的技术路线如下:1

5、、查找文献资料,了解车载导航及汽车电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2、为系统制定初步设计方案;3、学习导师布置得软件,资料等;4、学习关于无线通信,GPS导航,DSP,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方面的知识;5总体报告;6、结题。四、研究进度安排1、2014年03月1号——03月10号:收集或购买用到的相关书籍,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并下载。2、2014年03月10号——4月1号:在逐步完成计划的技术路线下,撰写毕业论文;3、2014年4月1号——5月1号:征求导师意见,对论文做进一步的检查、除错、系统化等后期工作。五、预期研究结果1、结题技术研究报告。2、如果时间允许,实现后,该系统可

6、以用来对车辆进行监控管理,并在汽车的防盗上起到一定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公交车、出租车的管理。同时对专业运输公司承担向全国销售市场进行物流配送、远程监控管理提供了技术基础。六、参考文献:[1]基于单片机的GPS车载终端设计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2]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1[3]李宛洲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6.1[4]周炯磐通信原理(第3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8.1[5]周真苑惠娟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7.1[6]张鑫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0.1[7]江晓林,杨明极通信原理哈

7、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3.1[8]傅祖芸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第二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