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656186
大小:3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4
《关于新农村建设发言稿(毛概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农村发言稿联系实际谈一谈如如何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新农村的由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提出)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教育发展;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二、新农村的意义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2、发展,而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导致农村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我们要深刻汲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
3、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4、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
5、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7-新农村发言稿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5、建设社
6、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三、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的发展现状是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成就与问题并存。(一)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1、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7、 近年来,中央以及省市区各级政府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如免除农业税、不断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进行各种农业补贴(对农民种粮进行的直接补贴;对农民购买粮种进行补贴;对农民购买农机具进行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在国家一系列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各地农村都组织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林业生态建设、人畜饮水改造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
8、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