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课件

高尿酸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课件

ID:19645856

大小:202.50 KB

页数:101页

时间:2018-10-04

高尿酸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课件_第1页
高尿酸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课件_第2页
高尿酸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课件_第3页
高尿酸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课件_第4页
高尿酸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尿酸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尿酸性肾病 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前言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由于嘌呤代谢紊乱使血尿酸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使血尿酸升高.前言尿酸盐在血中浓度过饱和状态可沉淀于肾脏引起肾病变,称高尿酸性肾病(hyperuricemicnephropathy)。正常人血尿酸水平:男性最高为420ummol/L(7.0mg/dl),女性最高为360ummol/L(6.0mg/dl),一般认为血清尿酸超过390ummol/L(6.5mg/dl)即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前言常染色体遗传,少数伴性遗传,一组遗传有关的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疾患。80年代认为早期肾损为小管

2、间质病变,近年报导有小球功能受损。前言临床表现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关节畸形,慢性间质性肾炎、尿酸性肾结石及急性高尿酸性肾病。[流行病学]发病率0.13%~0.37%,男0.3%~0.5%,女性0.1%。欧美移植中心报导终末期肾衰由痛风引起者0.6%~1.0%。发病率在欧洲和北美地区约2~18%,亚洲有逐渐增高倾向,台湾埔里社区研究表明,30岁以上成人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为17.3%。[流行病学]正常儿童血清尿酸值3.6mg/dL,青春期开始上升,男性高于女性,[流行病学]美国95%的人血清尿酸值成年男性2.2~7.5mg/dL,绝经前成年女性2

3、.1~6.6mg/dL,随年龄增高而增加,绝经后女性达男性水平。[流行病学]我国男性上限380umol/L(6.4mg/dL),女性上限绝经前290umol/L(5.2mg/dL),绝经后值与男性接近;[流行病学]另报道879例痛风中,男性807例(占91.8%),女性72例(占8.2%),与国外资料基本相符。[流行病学]影响血尿酸水平增长趋势可能与人群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的改变等有关。[流行病学]血尿酸水平与痛风发病率血尿酸(mg/dl)年发病率<6.00.8%6.0~6.90.9%7.0~7.94.0%8.0~8.98.4%9.0

4、~9.943.2%>10.070.2%[病因和发病机制]肾脏排泄尿酸由三个系统调节,即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及分泌,最终尿酸由肾脏排泄约为肾小球滤过量6%~12%。高尿酸血症形成原因:1、尿酸产生过多(占10%);2、尿酸排泄减少(占90%)[病因和发病机制]正常人体内尿酸池平均为1~1.2g,其中60%在运转,每天产生约750mg,排出500~1000mg,其中2/3由肾排泄,余1/3由肠道排泄或降解。[病因和发病机制]人体内尿酸的来源:内源性(占80%),外源性—富含嘌呤或核酸蛋白食物(仅占20%)。[病因和发病机制]血浆中的尿酸钠浓度

5、决定于痛风病人尿酸的产生、排泄及消耗。尿酸盐在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增强时升高,大部分尿酸盐由肝黄嘌呤氧化酶作用于次黄嘌呤及黄嘌呤而产生。[病因和发病机制]原发性痛风中99%为特发性,发病机制主要为肾排泄尿酸减少以及尿酸盐生成增加,呈多基因遗传。仅少数(1%)由于特异性酶缺陷引起。[病因和发病机制]有报道早发高尿酸血症、痛风、进行性肾衰(可伴或不伴高血压)的发病有家族性,其它导致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因素是通过肾机制起作用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急性痛风中的主要介质为中性粒细胞:痛风石结晶进入中性粒细胞导致其释放白介素-1、C5a、白三烯B4和一种糖蛋白

6、“结晶趋化因子”,溶酶体酶。[病因和发病机制]结晶破坏溶酶体膜,致细胞溶解,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关节疼痛,尿酸盐刺激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滑膜或纤维细胞产生的前列素、白介素-I、胶原酶可以导致慢性关节损伤及坏死。[病因和发病机制]影响肾脏对尿酸转运因素:年龄、细胞外液量、尿流率、尿PH、内分泌激素、药物等。[临床表现]一、肾外表现二、肾脏表现一、肾外表现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4.其它一、肾外表现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临床上无典型的痛风性关节炎表现,血尿酸>390ummol/L,无肾脏损害,常在体检或普查中发现,容

7、易漏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约80%病例有急性痛风性关节病变,故关节病变是痛风性肾病的主要肾外表现,主要表现为暴发性下肢关节疼痛。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起病急骤,2-6小时疼痛达高峰,多以夜间关节剧痛,>75%首次发作为单关节,常侵犯第一跖趾关节和拇趾关节,然后发展至足跟、踝、腕、指、肘关节及腱鞘炎、滑膜炎、蜂窝组织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关节局部红、肿、热、痛、运动受限,少数患者伴高热、白细胞增多、血沉增快等感染征象。首次发作在3~10日内症状消失,关节肿退,关节功能恢复。骨、软骨缘近关节处骨质穿凿样透亮缺损痛风石痛风石通常被发现于关节、软骨、滑液、腱鞘

8、粘液囊和其它关节表面结构,骨骺、皮下组织、肾间质。痛风石经典但相对少见的痛风石的部位是外耳轮或对耳轮,称为耳轮痛风石。痛风石引起骨和软骨的损伤在X-ray下显示有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