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板栗建园技术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板栗建园技术要点:介绍了栗树的生态特征,通过调研和实践,针对板栗的生物学特性,从整地改土、栽植密度、品种选择等方面探讨了板栗建园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板栗;建园;技术要点;品种;栽植 1引言 板栗是落叶乔木,一般树高10~20m,树皮呈不规则深裂,褐色或黑褐色。叶互生,矩圆状披针形,疏生锯齿为短状尖头,长7~15cm。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直立、细长、雌花序着生于雄花序茎部。板栗不仅耐寒力强,而且相当耐热、耐旱。在年平均温度为10~15℃,四月间气温在16~20℃之间,冬季极端最低温度不低于-25℃的地区,都适应
2、于板栗生长。一般年降雨量在500~1000mm的地区生长最适宜。对土质要求一般是微酸性土壤。阳性树种,最忌阴蔽,幼苗在遮光条件下会因光合作用受限而枯死。树冠郁闭内膛光照不足,易造成枝叶细弱,甚至枯死,致使结果部位外移,降低产量。因此栽植建园时要注意光照条件,密度合理和及时修剪。 2园地建设 2.1园地的选择与规划 栗树适应范围很广,抗逆性强但做为经济栽培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的目的就该做到适地适树,对土壤要求的条件是:微酸性,pH值在5.5~5.6,土层深厚,通透性好,保水保肥。要避勉在过于粘重和pH值大于7的土壤建园。山区、丘
3、陵地带建园一般选择在中下部,在沿海地区要避开西北向山坡,以防冬季有抽干现象,坡度较小的地方可不拘坡向。 在建园之前要搞好规划设计,搞好水土保持及土壤改良工程,灌排水工程,作业道路等综合规划,同时要安排好载植密度,选定品种。栗园的作业小区设置,平地以0.hm2左右为宜,山区栗园每隔数行设一作业道,每10个小区为一个大区,大区周围设干道。栗园的规模也是影响经营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规模过小形成不了商品产量,难以取得较好的效益,一般单户承包经营面积.~4.7hm2,联户承包10~20hm2左右,集体与国营林场面积在20hm2以上。
4、 2.2水土保持与整地改土 水土保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保水固土,整地改土工程主要是加厚活土层,改良土壤,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在作业时两者同时进行。山地、丘陵地栗园,坡度在25°以下时,要采用等高线的方法修筑成简易式梯田,或者挖成宽1m深80cm的“围山转”,也可以修筑鱼鳞坑。不提倡全面整地,这样容易把土层打乱,也不利于抗旱保墒。山地栗园整地改土的主要手段是深翻熟化,深翻要达到60~80cm,无论一次还是分期完成,深度都要整齐一致,表土冷土分开堆放。含沙砾较多或比较粘的地块要进行客土或客沙改造。 2.栽植密度与几种建园方式 栽植
5、密度目前生产主要分为稀植(0株以下)、密植(0~60株)、高度密植(61~110株)和超密植(110株以上)几种类型。具体采用何种类型的栽植密度需要根据栽培管理方式与水平及所选用的品类型及栗园环境条件来确定。栗树栽培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树冠覆盖率,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多认为树冠覆盖率以保持在70%~80%之间(平地)为宜,达到90%以上时,次年将会出现大幅度减产,并且树冠内的细弱枝出现大量死亡。 据日本荒木齐所作关于树冠覆盖率与单位面积产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平地栗园树冠覆盖率在70%左右时,产量最高,因此采取回缩间伐措施,将树冠覆盖率保持在70
6、%左右,不仅树冠内无枯死现象,而且数年后仍可维持较高产量,树冠覆盖率因树高不同略有差异,范围应在71%~78%之间。因此可知,高密度或超密度栽培,虽然提高早期产量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回缩间伐环节难以掌握,整个结果期间的年平均产量水平受到限制,如果加上苗木和管理成本,实际上效益并不高。因此,除了试验性园或者管理水平、投入水平较高的小面积栗园,一般生产上仍以一次定植为宜,一般平地肥沃栗园,可亩栽0~40株,山地、瘠薄的栗园亩栽40~60株。确有条件采取计划密植栽培方式的栗园,密度也不应超过110株。建园方式有以下几种。 (1)栽植实生苗,缓
7、苗2~年后嫁接成园。 (2)定植嫁接苗木建园。 ()直播种子成苗后嫁接成园。 (4)改造粗放管理的栗园。 (5)实生中幼树高产改造成园。 (6)低产残冠大树更新后嫁接改造成园。 无论采用那种建园方式应根据本地区资源条件、管理水平、技术力量、自然环境等因素确定。 栽培管理 .1品种的选择与授粉树搭配 品种选择的主要标准是早实、丰产、优质。商品性状优良、适合市场要求,适合当地环境条件,其中商品性状是主要标准。目前我国商品栗出口主要是日本及东南亚市场,因此应按照国外市场要求标准选择品种。板栗出口国外主要用
8、于糖炒栗子,单粒重过大过小均不能做为主栽品种,其次要有光泽美,我国板栗传统出口地区是河北、天津、山东等地。就辽宁省来讲,中国板栗应以红光、处署红等品种为主。日本栗应以丹泽、金华、国见等品种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