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637483
大小:6.48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8-10-04
《pwm变换器 (恢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3电压型变换器与电流型变换器的比较1.滤波环节电压型变换器其直流环节的滤波,主要应用大电容,因此电源阻抗小,相当于电压源。而电流型变换器其直流环节的滤波,主要应用大电感,相当于电流源。2.输出波形电压型变换器输出电压是方波,输出电流波形含有高次谐波。电流型变换器输出电流波形是方波,输出电压波形接近正弦波。这是由于高次谐波遇到电动机的阻抗较大,产生的高次谐波磁通很小,电机感应电动势就接近正弦波,正弦波上的毛刺是由元件换相引起的。3.四象限运行电压型变换器不容易进行四象限运行,原因是四象限运行时要求逆变桥运行在整流状态,而整流桥
2、运行在逆变状态。这就要求直流环节的极性改变,由于直流环节接有大电容,因此改变极性很难。为了使电压型变换器能进行四象限运行,就要再设置一个全控整流桥与原来的整流桥反并联(增加造价).电流型变换器因直流环节串大电感,在维持电流方向不变的情况下,逆变桥和整流桥可改变极性,电动机功率经逆变桥(运行在整流状态)通过整流电路桥(运行在逆变状态)送回电网。4.负载电压型变换器适于带多台电机齐速运行。原因:属于恒压源,电压控制响应慢,适用于多台电动机同步运行时的供电电源而不要求快速加减速场合。电流型变换器除按u/f为常数控制,可用于多台电机齐速
3、运行外,尤其适于单机频繁加减速运行。原因:由于滤波电感的作用,系统对负荷变化的反应迟缓,不适合用于多电机传动,而更适合于一台变频器给一台电机供电的单机传动,但可满足快速起制动合可逆运行要求。5.功率因数电压型逆变器如果采用可控整流的话,其功率因数与电流型变换器差不多。如果采用不可控整流(采用直流斩波环节,或者SPWM)的话,其功率因数比电流型变换器要好,那么为何电流型变换器不采用不可控整流来改善功率因数呢?因为那样就会失去宝贵的四象限运行的功能。6.动态性能及稳定性电压型变换器有大电容,进行电流控制较难。电流型变换器可以用电流内
4、环控制,快速响应,动态性能好,但低频时有转矩脉动现象。换流电容的充电电压是与负载电流大小有关,为保持换流能力,应保持有一定的负载运行。5.4脉宽调制逆变器脉宽调制PWM(pulsewidthmodulation)型逆变电路是靠改变脉冲宽度来控制输出电压的,通过改变调制周期来控制其输出频率。分类:①以调制脉冲的极性分:单极性调制和双极性调制两种;②以载频信号与参考信号频率之间的关系:同步调制和异步调制两种。PWM电路的特点:可以得到相当接近正弦波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所以也称为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sinusoidalPWM)。SP
5、WM控制方式就是对逆变电路开关器件的通、断进行控制,使输出端得到一系列幅值相等而宽度不等的脉冲,用这些脉冲来代替正弦波所需要的波形。按一定的规则对各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即可改变逆变电路输出电压的大小,也可改变输出频率。5.4.1脉宽调制的基本原理取样控制理论结论: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时,其效果基本相同。冲量:即指窄脉冲的面积。效果基本相同是指环节的输出响应波形基本相同。如图5-10所示的三种窄脉冲形状不同,但面积相同。当它们分别加在同一个惯性环节上时,其输出响应基本相同。且脉冲越窄,其输出差异越小。三种
6、窄脉冲形状不同,但面积相同。当它们分别加在同一个惯性环节上时,其输出响应基本相同。且脉冲越窄,其输出差异越小。图5-10冲量相等形状不同的三种窄脉冲正弦半波分成n等份,每一份可看作是一个脉冲,这些脉冲宽度相等,都等于∏/n,但幅值不等,脉冲顶部为曲线,各脉冲幅值按正弦规律变化。把上述脉冲序列用同样数量的等幅不等宽的矩形脉冲序列代替,并使矩形脉冲的中点和相应正弦等分脉冲的中点重合,且使二者的面积(冲量)相等,就可以得到如图5-11(b)所示的脉冲序列,即PWM波形。同样也可得到正弦负半周波形。图5-11PWM控制的基本原理示意图S
7、PWM波形:完整的正弦波形用等效的PWM波形表示。原始方法:给出正弦波形的频率、幅值和半个周期的脉冲数后科计算出SPWM波形各脉冲宽度和间隔,按照计算结果控制电路中各开关器件的通断。实用方法:载波法。调制信号:希望输出的波形。载波:接受调制的信号,通过对载波的调制得到所期望的PWM波形。(等腰三角形)5.4.2单相桥式PWM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GTR感性负载图5-12单相桥式PWM逆变电路1.单极性控制方式载波uc在调制信号波ur的正半周为正极性的三角波,在负半周为负极性的三角波。①在的正半周,VT1一直保持导通,VT2保持断态。
8、在ur与uc正极性交点处控制VT4通断。uc>ur各区间,控制VT4通态,uo=Uduc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