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622009
大小:19.6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4
《长流乡脱贫攻坚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简报(2017)第6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长流乡脱贫攻坚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简报〔2017〕第4期长流乡党政办公室2017年10月26日政策落地有声脱贫实效明显——记长流乡溪流村一、溪流村基本情况溪流村位于晴隆县北部,为长流乡政府所在地,东与六枝特区中寨乡隔江相望,南与兰田村相连,西与长流村接壤,北与双龙村毗邻。辖区内有11个村名组,790户2762人,主要聚居以苗族为主;全村国土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16亩,其中水田336亩,旱地1080亩,主要以传统的水稻、玉米、小麦种植为主,平均海拔1150米。全村现有建档卡贫困户190户663人,其中低保户1
2、39户418人,五保户4户5人,一般贫困户47户240人,贫困发生率23.6%。2014年脱贫36户169人,2015年脱贫34户155人,2016年脱贫61户265人,计划2017年脱贫182户637人,到2018年剩下8户2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4%以下。经过分析,我认为溪流村致贫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人口多,土地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缺乏。溪流村三分之一的土地用于乡镇基本设施建设,剩余土地可生长农业产品种类少,基本没有产业用地,农户自留地人均不到一亩,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困难,没有可开发的矿产资源,农户居住分散,交
3、通不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贫困户经济的发展。二是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溪流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状况较差,贫困人口中文盲率高,贫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时间短。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发展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三是供养子女读书,教育负债较多。长流乡的群众很重视教育,再苦再难都要供养子女读书,送到更好的学校,希望子女能够飞出大山。溪流村因学致贫占贫困人口的3.4%。四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由于地处山区,发展观念的落后,导致很多农户没有致力脱贫的决心,等、靠、要思想严重,没
4、有发展的积极性和强迫性,过分依赖政府政策帮扶导致无法脱贫。五是家庭成员年老、身体残疾或多病。几年前,像溪流村这样的深度贫困村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和社会保险,对农户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多病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溪流村现有贫困户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比重为11%。二、紧贴新形式,以党建为统领,创新发展思路,扎实有效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溪流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新时期党的中心工作,不断创新“两学一做”学习
5、形式,打造复合型党员干部;重点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加强党建促脱贫力度,确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统领,整合各项政策、项目、资金和资源,扎实有效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一)产业带动谋持续发展之路成立专业合作社。牵头成立晴隆县逐岁丰辣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涵括了溪流、兰田、双龙三个村的村民共同组成,其中溪流村涉及6个村民组43户136人,具体负责全乡辣木的育苗和种植管理工作。贵州白草灵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技术和前期投资入股到合作社,占10%的股份,合作社占90%的股份。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申请国
6、家扶贫资金建设辣木加工厂,平均每户量化股本金2万元,组建晴隆县三高叶辣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公司每年给量化入股的贫困户股份分红比例不低于10%,盖溪流村贫困户141户553人,每户至少每年可获保底分红2000元以上。建成后,与贵州百草灵农业生态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由贵州百草灵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全权经营管理,贵州百草灵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占加工厂赢润的51%,公司占赢利的49%,且每年分红不低于50万元。同时,对没有参加辣木加工厂入股的71户99人政府兜底的贫困户,继续申请国家扶贫资金142万元,平均每户量化2
7、万元入股到贵州百草灵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每年每户保底分红不低于10%(即2000元)。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产业。一是种植蔬菜300亩,与中心学校对接,通过合作社采取订单的形式保底收购,同时,贫困农户通过参与劳动和土地流转形式获得报酬,可以覆盖贫困户71户99人,户均收入1250元以上。二是结合农户实际,对有养殖业愿望的14户农户申请项目资金扶持,每户2万元,共计28万元。加大技能培训力度。组织部分有经验、有技术的同志参加培训后外出务工,预计拉动31户138人脱贫。同时,从贫困户中聘请了纪委监督员拉动1户4人脱贫。(二
8、)政策扶贫谋全面脱贫之路从环境保护政策入手,聘请护林员。结合国家退耕还林、重点公益林保护等政策,在溪流村聘请护林员3人(贫困户),每月付劳务费800元,可拉动3户15人脱贫。从教育扶贫政策入手,利用知识改变命运。一方面积极申请资金,加快长流乡各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积极与包保干部全程对接,为因学致贫的16户贫困户建档立卡,继续为高中(中职)、大专大学以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