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运动中的典型问题及解法

直线运动中的典型问题及解法

ID:19617023

大小:14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4

直线运动中的典型问题及解法_第1页
直线运动中的典型问题及解法_第2页
直线运动中的典型问题及解法_第3页
直线运动中的典型问题及解法_第4页
直线运动中的典型问题及解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直线运动中的典型问题及解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抓典型 熟方法──直线运动中的典型问题及解法江苏省靖江市季市中学 范晓波  直线运动部分的概念多、公式多、规律多,实际问题的情境千变万化,但若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将会发现在众多的“变幻”中,无非是四类典型问题在变换、重组,掌握这四类典型问题的处理策略后自然能以不变应万变。   一、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问题   此类问题的基本解题策略是:在不能利用比值规律处理的情况下,应设法将中间位置或中间小过程与起点相联系,这样可以让绝大多数运动规律形式得到简化。   例:物体从光滑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在最后1s内通过了全部路程的一半,则

2、下滑的总时间为多少?   分析:物体运动的典型特征为,最后1s刚好是一段中间过程。    解:如图所示,有   而   由于   解得:   说明: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在变换成反方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   二、不同性质的直线运动过程相连接的问题   指匀速、匀加速、匀减速直线运动中的两个或三个组合在一起。此类问题的解题策略是:紧扣转折点速度。因为它既是前一运动阶段的末速度,又是后一运动阶段的初速度,找到它可以最大程度增加已知信息,对解题极为有利。   例:质点由A点出发沿直线AB运动,行程的第一部

3、分是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运动,到达B点时恰好速度减为零。若AB间总长度为S,试求质点从A到B所用的时间t。    分析:整个运动过程由匀加速、匀减速两个阶段组成。基本解题思路是先找到转折点速度,再利用平均速度关系式或速度公式求时间。   解:设第一阶段的末速度为V   则由题意可知:   解得:          而   所以   说明:只要涉及不同性质的直线运动,不管题中待求量是什么,解题的首要任务都应该是求出转折点速度。   三、运动性质多变或周期性变化的问题   此类问题牵涉的运动阶段较多,传

4、统的分析方法过于繁琐,而且容易导致思维混乱。若能首先描绘出物体的图像,那么就可以从全局上把握住运动的特点,原本复杂的运动过程也变得形象、具体。   例:一个物体原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从开始运动,在第1、3、5……奇数秒内,给物体施加方向向北的水平推力,使物体获得大小为的加速度,在第2、4、6……偶数秒内,撤去水平推力,向经过多长时间,物体位移的大小为?   分析:物体运动性质周期性变化,因此先描绘出运动物体的图像。如图所示,从图线下方所围图形的面积关系可以看出,每一秒内物体运动的位移大小构成等差数列,所以可以结合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进

5、行求解。    解:物体在第1S内的位移为   由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得n(n为正整数)秒内物体的总位移   解得:8

6、性质也往往不同,处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还是可以化难为易,顺利解决的。该类问题解题的一般策略是:   (一)若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1.明确每个物体的运动性质,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   2.利用两者的位移关系列方程;   3.结合时间关系、速度关系解方程。   其中两者速度相等是两物体能否相遇或距离取极值的重要临界条件。   例:火车以速度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同轨道上相距处有另一火车沿同方向以速度(对地、且)做匀速运动。司机立即以加速度紧急刹车.要使两车不相撞,应满足什么条件?   分析:两辆火车恰好不相撞的

7、条件是:后车追上前车瞬间两者速度刚好相等。(务必注意不是后车追上前车瞬间后车速度为零,这一点可通过分析最后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关系搞清。)   解:两车恰好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后车追上前车瞬间两者速度刚好相等。    如图有    即   又        解得:   所以要使两车不相撞,应满足   说明:在正确画示意图的基础上发现两物体位移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此外,还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匀加速追匀速时,可能在追上前后者已经达到最大速度;匀速(或匀加速)追赶匀减速时,可能在追上前前者已经停止运动等。   例:汽车A在红绿

8、灯前停下,绿灯亮时A车开动,以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以的速度从A车旁边驶过,之后B车一直以相等的速度做匀速运动,问:从绿灯亮时开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