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语法知识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

ID:1961039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14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_第1页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_第2页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联词1、关联词的意义能够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连接起来组成比较复杂的句子的词语,就是关联词语。恰当的使用关联词语,能使我们在说话或者协作时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2、常见的关联词语类型(八种)A、并列关系——分句之间是并列的既……又……那么……那么……一边……一边……有的……有的……不是……而是……B、递进关系——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但……还……不光……还…………甚至……不仅……还……C、选择关系——表示要在前后两个分句中所说的情况中选择一种。不是……就是……要么…

2、…要么……或者……或者……D、转折关系——前后分句的意思比是顺着说,而是有了转折。虽然……但是……虽然……可是…………却……尽管……还是…………然而……E、假设关系——前一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后一分句说出假设情况后的结果。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假如……就……哪怕……也……F、因果关系——前后分句表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因为……所以…………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此……G、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说出这个条件下的结果。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都……无论……也……H、取舍关

3、系——前后分句写了两种情况,说话人选择其中之一,舍去其余。宁可……也……与其……不如……3、关联词语的使用一般方法:初读句子,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选择关联词语,填入句子。在读句子,检查句子是否通顺,句意是否正确。两个注意:(1)搭配要得当:使用一组关联词语是要前后呼应,要“成双配对”,不能交叉使用,这样才能是句意畅通、明确。(2)运用要合理:该用的时候用,不该用的时候就不用,不要生搬硬套。根据句子表达的需要,正确的选择关联词。修改病句概念:凡是不符合语法规则、逻辑、修辞和语言习惯的句子都属于病句。1、常见的语法类型有:(1)用词不当(

4、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4)重复罗嗦(5)自相矛盾(6)词序混乱(7)指待不明(8)分类不当2、怎样修改病句(1)认真的读原句,弄清楚句子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2)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3)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4)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不是完整、通顺、符合情理。3、常用的删改符号(略)修辞手法一、比喻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对比结构:本体+喻词+喻体常用喻词:好象、仿佛、像……似的、如同、像……一样、……是……、……成了……二、拟人概念: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给事物

5、以人的感情,使语言更鲜明、生动。三、排比概念: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一般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词组成。四、夸张夸张是一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手法。五、反问概念: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判别方法:有问不答,答在其中。与疑问句的区别:(1)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是有疑而问,需要别人回答。(2)反问是修辞方法中的一种,反问句是无疑而问,意在肯定,不需要别人回答。六、设问概念: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明知

6、顾问、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手法。要注意区别设问句与反问句:从句型特点上看,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答随问后;反问句是答在其中,让人从问中体会答案。七、对偶特点:字数相等,结构相似或相近,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常出现在“五言”或“七言”古诗中。一、句式变换概念:句式变换就是保持句子内容基本不变,根据表达和理解的需要把某种句式变成另外一种句式。小学生学习和考试中常见句式变换主要有以下几种:1、扩句和缩句扩句:是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扩句时要注意:(1)不能改

7、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2)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缩句:是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缩句时要注意:(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子要完整,句型不变。(2)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时要一次去完。2、陈述句、“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这三种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变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3、“直接引用”与“间接转述”的互换“直接引用”与“间接转述”做好以下几点:(1)改换人称。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如果有第二人称,改为

8、具体人称。(2)改换标点符号。冒号与逗号互换,去掉或加上双引号。(3)如果是问句,改为表示商量的祈使句。(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4、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方法:(1)判断有无否定句,有的去掉,无的加上。(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