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记者研究复习版本

中外名记者研究复习版本

ID:19598298

大小:2.74 MB

页数:294页

时间:2018-10-03

中外名记者研究复习版本_第1页
中外名记者研究复习版本_第2页
中外名记者研究复习版本_第3页
中外名记者研究复习版本_第4页
中外名记者研究复习版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外名记者研究复习版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王韬的新闻思想一、广见闻求通变的报刊功能观第一,广见闻。第二,通上下。第三,通内外。第四,辅教化。二、论时事抒胸臆的报刊政论观首先,“论时事”是报刊言论最基本的特点。其次是“自抒胸臆”。再次是质直朴素的文风。三有道德通古今的新闻人才观第一,报人要具备优良的品德。第二,报人应是具备高材博识的“通才”。四、“华人资本、华人操权”的新闻舆论主权观王韬对华人主持办报这一点甚为重视,认为这是摆脱西人束缚、发表独立见解的前提。在近代中国,由中国人出资、中国人当主笔、为中国人说话的报刊的问世,是破天荒的事情。报界奇才黄远生一、

2、黄远生的生平黄远生(1885—1915),原名基,字远庸,笔名远生,江西德化(今九江)人。民国初年出现的名记者中最杰出的代表,戈公振先生在《中国报业史》一书中称之为“报界之奇才”中国第一个以新闻采访和写作而闻名于世的“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胡适语)《远生遗著》四卷本,收集文章239篇,新闻通讯就有173篇(其余为论说、时评、杂著),占近四分之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通讯集。黄远生一时名扬中华,当时与张君劢mài、燕公武被誉为“新中国三少年”。与刘少少、徐彬彬在当时被称为“民初三大记者”。“中国现代通讯的奠基人”

3、(方汉奇)现在史学界普遍认为黄远生是“反袁独裁的义士”。少年勤奋好学,曾在两年内连中秀才、举人、进士三榜而名声大噪。1904年中进士后,获得“知县即用”资格,他不愿做官,却东渡日本官费留学,专攻法律。1909年回国后,被清政府认命为邮传部员外郎兼参议院行走、编译局纂修官。他不甘心“以极可爱之青年之光阴,而潦倒于京曹,便经常为京、沪报刊撰写国际时事评述。辛亥革命开始后,正式开始自己的记者生涯二、黄远生新闻实践黄选生的记者生涯是从民国元年与蓝公武、张君劢共同创办了《少年中国》周刊开始的,因其抨击时政立场鲜明见解独到而

4、名声远扬。1914年,黄远生在津接手梁启超主办的《庸言》(也称庸言报)杂志。并担任上海《时报》、《申报》、《东方日报》驻北京特约记者和北京《亚细亚日报》的撰述,还经常为《国民公报》、《论衡》和《东方杂志》撰稿。三、黄远生的新闻思想(一)报刊的任务与使命——“正论公理”“救国兴邦”他认为办报的目的是“主持正论公理,以廓清腐秽,而养国家之元气”,“使百年之后,吾黄钟犹有再兴之日”。舆论机关的使命应为“救国兴邦”。因此,他主张报刊应“为民生社会请命”,对当时时“举国言论趋于暮气,趋于权贵,趋于无聊之意识,不足以表现国民

5、之真正精神”担忧,而创办了《少年中国周刊》。(二)新闻报道及评论——据实反映,反对空谈黄远生主张新闻报道及评论要根据事实,反对面壁虚造,反对空谈。假如所综合的事实,还不足作为下判断的充分根据,仍不能随便发议论,可以把事实摆出来,以提供今天或将来作社会参考之用。”他反对一些记者以闻传闻,道听途说写报道,更反对“一人杜撰,万报誊写”的现象。他对报道及评论的真实性是非常严肃的,所以他自己十分重视跟踪采访,掌握第一手材料。(三)记者的素质——能想、能 走、能听、能写黄远生在《忏悔录》中提出新闻记者应具备的素质。“须有四能

6、:(一)脑筋能想;(二)腿脚能奔走;(三)耳能听;(四)手能写。调查研究中有种种素养,是为能想;交游肆应,能深知各方面势力之所存,以时访接,是为能奔走;闻一知十,闻此知彼,由显达隐,由旁得通,是谓能听;刻画叙述,不溢不漏,尊重彼此之人格,力守绅士之态度,是谓能写。”(四)“新闻通讯”文体——黄远 生新闻思想的集中体现黄远生新闻通讯的特色之一是:多独家新闻,一手材料,重大政治内容.特色之二:针砭时政,辛锐深刻,淋漓尽致。特点之三是:幽隐毕迭。入木三分,词兼庄谐,文采夺人。他在《外交部之厨子》一文中写道:“外交部之厨

7、,暴殄既多,酒肉皆臭,于是厨子乃畜狗数十匹于外交部中而豢养之。部外之狗,乃群由大院出入,纵横满道,狺狺不绝⋯⋯。邵飘萍“中国新闻界全才”之称一、生平邵飘萍(1886一l926),原镜清,后改振青。l886年10月11日生于浙江金华,祖籍东阳紫溪村。14岁中秀才,l9岁入浙江高等学堂。l9l2年任《汉民日报》主编,为时七年。1913年《汉民日报》被查封,邵飘萍被捕入狱。1914年腊月东渡日本,就读于浪人寺尾亨为中国人办的政治学校。学习期间,和同校的潘公弼等三个同学设《东京通讯社》,为国内著名报纸写东京通讯。1915

8、年冬,邵飘萍应友人邀请返回上海,为《申报》、《时事新报》执笔。1916年下半年,邵飘萍被《申报》聘为驻京特派员。两年内,他为《申报》写了250余篇、22万字的《北京特别通讯》l9l6年接连创办“北京新闻编译社”(中国第一个通讯社)l9l8年《京报》,同时又与北大校长蔡元培、教授徐宝璜一起创办“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并举办讲习会。l925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l926年4月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