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国际合作成人教育办学主体研究

高等院校国际合作成人教育办学主体研究

ID:19588603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3

高等院校国际合作成人教育办学主体研究_第1页
高等院校国际合作成人教育办学主体研究_第2页
高等院校国际合作成人教育办学主体研究_第3页
高等院校国际合作成人教育办学主体研究_第4页
高等院校国际合作成人教育办学主体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等院校国际合作成人教育办学主体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等院校国际合作成人教育办学主体研究1主体间性个重要的哲学范畴主体间性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简明哲学百科词典》将它翻译为“主体间关系体”,并解释为“表征自我与他我关系的现象学概念”。“intersubjectivity”的词根是“subject”,最早为现象学哲学家胡赛尔提出,它是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胡赛尔认为,主体间性是各个主体之间通过“同感”以及“移情”的手段以达到主体之间的“视域互换”,此即伽达默尔所提的“视域交融”,无独有偶,哈贝马斯也认为主体间性是人与人在语言交往中形成的道德同情、精神沟通,也可理解为主体的相互“理解”和“共识”。

2、从起源来看,主体间性即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统一性,后来在演变过程中,主体间性的意义应用在不同的领域各有特色。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主体间性的概念实际上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社会学意义上的主体间性、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主体间性。从主体间的认识论来分析,主体间通过“赋义”“统摄”强调主体间的相互沟通、理解,达成共识;从存在论的角度来看,其所指的主体间性是指和谐一致,并非追求绝对的一致,而是从求同存异、理解、宽容的大局出发,达成“视觉融合”;从社会历史角度来看,主体之间应该本着自由、平等、默契、理解的原则。无论从哪个理论观点而言,其价值取向终极是重合的。主体间

3、性是对个人主体性的继承以及超越,其超越了主体性的自我化,提倡主体间的交流以及共通性,它不完全泯灭个体主体性,但又强调整体性以及和谐性。2主体间性视野下的国际合作成人教育办学主体教育是主体间的交往行为,是灵魂与灵魂之间的碰撞与交融,然而主体间性即是以交往为目的的。雷鸣强教授提出:“教育的本质是社会主体与个人主体间的文化的相互传承,凡教育都具有这个本质特点,凡具有这个本质特点的社会与个人的文化互动都可称为教育。”[2]根据雷鸣强教授的观点,教育是个“宽泛”的概念,即各种各类文化活动当中的系列“规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规定”性的文化活动愈

4、来愈专门化,并且以各种形式、各种态势展现出来。本文从微观的角度来评析国际合作办学主体,微观维度的四个主体分别是课程设置、语言教学、教学资源、教育人力资源。2.1课程设置泰勒是著名的美国课程理论家,他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认为是课程论的经典。他从课程设置的目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以及教学评估等方面,为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了基本框架和思路;他指出确立教育的目的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选择学习和组织教学是课程开发的主体环节,评价学习结果则是课程的整个系统运行的基本保证。中外合作办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往的中外合作办学机

5、构中的课程是采取全英文、全外教、互动式教学方法授课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引发了中外双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等方面的碰撞。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主体间的交流与碰撞,相得益彰。中外合作办学与其他教育相比具有一个明显的优势,但是否在中国采用中西合并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以及全英教学模式,主体间须不断融合、和谐共存,视域互换,方能促进学生的学习。2.2语言教学语言的教学,并非仅仅是语言的练习与交流,其与宏观课程的设置,教材、教学资源的运用以及教学的方法血肉相连,各个主体间相互联系,绝非割断的、宏观的、动态的视野,以类主体的思维指导具体的工作是有

6、必要的;借鉴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法,剖析国际合作办学下全英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主体之间相互渗透、交融,才能创新出和谐的教学法。交际教学法认为学习者是通过互动和沟通获得语言能力及交际能力,强调使用真实、现实生活中的语料,给学习者创造真正有意义的交际情景。教育理论采用自我生活话语。“早期的教育理论直接于一线教育活动,是一种抽象程度较低的理论形态。主要由具体的方法、原则组成。因为与实践的关系紧密,对方法、原则的表述往往采用了生活化的话语体系。”[3]从某种程度而言,教育理论是个体教育实践感受与实践经验的自然流露与陈述;任务教学法与交际教学

7、法相比,更进一步强调交际中任务的意义,认为任务是创造语言习得条件的一种载体。为此,任务中的意义是最主要的,即任务必须与现实有关,任务的完成必须要有紧迫性,其结果必须与某种形式的评测相关。近年出现的以内容为基础的英语教学理论很好地解决了任务教学法中的几个问题。其倡导者认为,以内容为基础的教学基本上可以消除语言学习中人为造成的语言与课程内容的脱离,使课程变得有吸引力和挑战性,很好地解决语言学习中的动机问题。2.3教学资源McGrath(2002)指出教学质量取决于众多因素,如教师、教材等。蔡钰鑫(1995)提出给学生选择一本适合的教科书是十分必要

8、的,老师应认真负责为学生选择教科书。目前,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教科书的选择标准常常是教育部国家“十五计划”推荐的书籍,或者一些著名的出版社出版的书籍。Tomlin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