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585310
大小:7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3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新课导入】新闻资料: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国家已经明确规定: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继取消农业土地税之后惠农的另一项大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关注。课件投放:在中国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把其看作是立国之本。农,天下之本也。——汉景帝无农不稳。——民间俗语由此可见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引出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农业经济一、农业的起源:“神农
2、”的传说(问题设计)材料一打开课本第4页,看“山东武氏祠画像石神农画面”图。材料二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白虎通义》请回答:⑴从图中你能得出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答案提示)神农氏创造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原始农业的出现⑵神农氏在神话传说中的地位说明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地位如何?(答案提示)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问题设置:对于古代的中国,要想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哪个因素最关键呢
3、?二﹑农业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1、耕作方式变化: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①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石锄、石斧②距今七八千年前:“石器锄耕”(耒(lei)耜(si)(石、骨、木)石犁)③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少量使用(青铜犁)④春秋战国:“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A、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B、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C、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D、唐代发明曲辕犁,耕犁基本定型。结论:铁犁牛耕影响了中国农
4、业耕作方式几千年。2、生产工具的革新①材质:石、木→青铜→铁②工艺:打制→磨制→冶炼、铸造③牵引动力:人力→畜力课堂训练:这是两幅反映古代农业生产情况的画像石,请大家带着问题仔细观察: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
5、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请回答: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哪种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答案:图一是石器锄耕,图二是铁犁牛耕,第二种方式更进步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产品产量提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战国时期粟的亩产大约将近今天的80市斤,西汉时提高到93市斤,高产田能达到117市斤。唐宋时,粮食一般亩产大约达到200多市斤,明清大约达到400多市斤,高产田能达到500多市斤。——《中国历史通论》问题设
6、置二、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是影响农业发展的生产力方面的因素,那么影响古代社会农业而生产的生产关系又是什么呢?它对农业生产起着什么作用呢?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1、奴隶社会(商周):土地国有制(实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井田制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②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③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
7、为井田。瓦解:春秋时期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③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废除: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废除井田制。例如,秦国商鞅变法,就有废除井田制的内容。2、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原因: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使用,使个体劳动成为可能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
8、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