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送审稿)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11/201201/xxgk_129268.html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2010年8月he"governingforthepeople","Nomattertheinterestsofthemasses"conceptunderstandingisnotinplace.Thespecificworktreatswiththedeployment,afewleadingcadrescomplainthatworkistoocompli
2、cated,toomuchresponsibility,thepressureistoolarge,toomuchemphasisonthedifficultyofthework.Forexample,noncoalmine23he"governingforthepeople","Nomattertheinterestsofthemasses"conceptunderstandingisnotinplace.Thespecificworktreatswiththedeployment,afewleadingcadrescomplainthatworkistoocomplicated,too
3、muchresponsibility,thepressureistoolarge,toomuchemphasisonthedifficultyofthework.Forexample,noncoalmine23目录第一部分前言2一、课程性质2二、课程基本理念2三、课程设计思路3第二部分课程目标4一、知识与技能4二、过程与方法4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第三部分内容标准5一、地球与地图5二、世界地理6三、中国地理9四、乡土地理13第四部分实施建议13一、教学建议13二、评价建议14三、教材编写建议16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17附录“教学建议”案例19he"governingforthepe
4、ople","Nomattertheinterestsofthemasses"conceptunderstandingisnotinplace.Thespecificworktreatswiththedeployment,afewleadingcadrescomplainthatworkistoocomplicated,toomuchresponsibility,thepressureistoolarge,toomuchemphasisonthedifficultyofthework.Forexample,noncoalmine23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
5、境、社会应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使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使命。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学习地理基础知识、掌握
6、地理基本技能、增强爱国情感、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地理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课程内容主要取材于地理科学。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理科学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两个显著特点。首先,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地理科学是一门兼有自然和人文科学性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其次,地理科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
7、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地域性十分显著。地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形成整体观念和空间观念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二、课程基本理念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中国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地理背景,增强学生的生活能力。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应使学生学会使用各种形式的地图;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逐步形成人地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