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

ID:19539260

大小:40.07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0-03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_第1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_第2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_第3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_第4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  篇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在中央表现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在地方表现为中央集团的不断强化。此间虽偶有反腐,然其总体趋势不变。  1、奴隶社会  (1)奴隶制度的基础: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统治基础是奴隶主,而非奴隶)  (2)发展过程:夏建立,商发展,西周强盛,春秋瓦解  (3)主要体现  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禹建夏,死后传位于启,私有制发展→权力上“天下为家(私)”分封制  目的:巩固统治(各种政策的共性,只需记住针对性“性质”、“朝代”即可)  内

2、容:分封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册封“井田”)主要封国有鲁、齐、燕、卫、宋、晋  受封诸侯服从、纳贡、作战(严守封地地域,烽火救主)  基础:井田制  影响:固统拓疆统治阶级内部等级秩序  (4)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  特征:大变革,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根本原因:铁器、牛耕→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  (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  争霸战争(生产力发展引起实力变化)→分封制崩溃(“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途径:变法运动实现(非革命),但是渐变——商鞅变法,商鞅亡,法立  2、封建社会  (1)战国时

3、期——变法运动确立封建制度  背景:生产力发展→新兴地主壮大(奴隶主贵族+军功+商人)→保住利益  结果:百余年各国变法,最终确立封建制度  突出表现:秦商鞅变法  内容——第一次——民为什伍,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军功受爵,贵族同样;“燔诗书明法令”。  第二次——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开阡陌,废井田,土地私有。  影响——废奴隶主贵族特权;促封建经济发展;加强新兴地主阶级中央集权;  商鞅死后,法家思想在秦国仍占统治地位;秦国强盛,统一六国奠基;  (2)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4、 目的:巩固统一局面,强化统治  主要内容:皇帝(总揽政经军大权,任免百官);  中央三公——丞相(辅帝)、御史大夫(监察)、太尉(军事);  地方——废分封,行郡县,县下设乡、里  法律制度——参照六国律令制订颁布秦律,通行全国,影响后世,体现地主  阶级意志  核心特征:地方权力集中中央,所有权力集中皇帝一人  影响:两千年沿袭;利封建政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利祖国疆域奠定和巩固统一,促成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形成;加强统治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3)两汉——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发展  ①监察制度

5、:刺史制度  目的:进一步强化集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内容:(汉武帝后期)分13州为监察区,级别不高但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东汉时监察权进一步加强,逐步增加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改“州牧”,为州最高长官  影响:利皇帝控制地方官僚,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②地方建制——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  “郡国并行”危害:王国如割据,势力膨胀影响中央集权  汉武帝解决措施:  “推恩令”  内容——嫡长子继承诸侯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  “附

6、益之法”  内容——限制诸侯王活动,不许招结宾客;只能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  结果——诸侯王问题进一步解决,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③选官制度——察举制  目的: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  内容:察举(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征召(自上而下选拔人才为官)  作用:巩固汉朝政权,推动社会发展  发展:东汉时重孝廉一科,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称乡举里选;随地方豪强势力发展,门第族望成为选举依据,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发展  (4)三国两晋南北朝  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特点:初注重人品人才→后注重门

7、第  (5)隋唐——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书省(草拟和颁发);门下省(审核,不可行则驳回);尚书省(执行,下辖六部);三省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其长官皆为宰相(设政事堂为办公地点,采取集体议事制度)  特点:相互牵制和监督,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的统治力量;相权削弱,利皇权加强  影响:中国官制史上重大变革,为历朝沿用;具体内容有变,目的实质相同;  标志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选官制度——科举制  内容: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

8、制形成;  唐朝继承和完善——贞观时,增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时,大增取士;  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时,高官主考,提高地位,成定制;  特点:打破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使庶族地主通过科举考试有机会参政;扩大选官范围,提高官吏文化素质;选拔人才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中央集权,利政局稳定;促进教育与文化发展  影响:历朝沿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