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师范教育专业“双导师制”模式与运行机制

高职师范教育专业“双导师制”模式与运行机制

ID:19514935

大小:5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3

高职师范教育专业“双导师制”模式与运行机制_第1页
高职师范教育专业“双导师制”模式与运行机制_第2页
高职师范教育专业“双导师制”模式与运行机制_第3页
高职师范教育专业“双导师制”模式与运行机制_第4页
高职师范教育专业“双导师制”模式与运行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师范教育专业“双导师制”模式与运行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职师范教育专业“双导师制”模式与运行机制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师专业化队伍的健全发展,高职师范教育类专业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师范毕业生走上教育工作岗位以后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适应岗位需要和教学要求。为了促使新教师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努力缩短新教师的工作适应期,并使其在入职前就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本文以Z校“全过程双导师制”为例,探讨高职师范类专业“双导师制”模式和运行机制。“全过程双导师制”是Z校师范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中引入的一种培养模式,这里的“全过程双导师制”,指的是高等师范院校为中小学师范教

2、育类专业的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同时聘请中小学优秀的一线教师为其辅导教师,专业导师与辅导教师分工协作,共同引导和培养学生专业发展与职业发展。这种做法不仅是在见习或者实习阶段进行,而且贯穿于学生们职前教育的全过程。一、“双导师制”的产生与发展19世纪90年代初,我国出现的“双导师制”是指“由政治导师和学术导师共同负责学生工作的人才培养”[1]。“双导师制”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该模式的使用范围由本科生扩展到大专生、高职高专学生,适用对象由针对学生的“双导师制”发展到针对教师尤其是高职院校教师的“双导师

3、制”,实践专业由经济类、财会类专业发展到师范教育专业和法学类等专业,学习过程由课程学习延伸到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乃至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双导师制”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的导师的概念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以前最初的时候,是政治导师和学术导师,现在则逐渐演变为校内理论型导师与校外实务型导师,或者是一个校内的专业导师与另一个校内或校外的职业导师。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河南省高等学校师范教育专业课程试行“双导师制”的意见》对“双导师制”的界定,“双导师制”蕴含了3种“双导师”制度:第一,是对高等院校在校师范专业大学生的;第

4、二,是对进行教育实习的高年级师范生的;第三,是对中小学生的。[2]本文所说的“双导师制”是针对高等院校在校师范生和参加毕业实习的师范生。结合Z校实际,这种“双导师制”是指高职师范教育类专业既配备理论教学导师(一般是来自于本校内),又配备实践教学导师(一般来自于中小学教学一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指导和培养学生成才,共同实施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研究等活动的新型的教育教学管理及人才培养模式。二、在师范教育专业课程中实施“双导师制”的必要性学习师范教育专业课程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要掌握相应专业课程的教育教

5、学方法和技能,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正是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新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既有知识丰富、长于理论教学的专家导师又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一线的实践教学导师,他们共同配合,指导和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但是现在的师范教育专业课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一)现在的师范教育专业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师范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一直以来都遵循传统的师范教育模式,即由师范院校独立承担培养任务,实施的教师培养模式是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加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教学论和教育实习,

6、这样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强调教育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由于与中小学的隔绝关系,绝大多数高校教师缺乏对中小学校社区环境、内部运作和教学实践的了解,导致师范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单一,偏于系统的理论阐释,往往显得抽象和空泛,少有鲜活生动的素材和针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讨论;由于对中小学的各种新变化、新需求缺乏切身感受和深入真实情景的研究,使其不仅缺乏改进教师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的意识,也没有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出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师。(二)在师范教育专业课程中实施“双导师制”的重要意义在师范教育

7、专业课程中运用“双导师制”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克服现有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不足。实行“双导师制”,目的在于提升学校的育人功能,教师教育的模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双导师制”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是医治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的一剂良方,是个性化教育的完整体现。推行双导师制有利于在我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思想的教师与学生。1.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质量目前高等院校教师队伍因缺乏具体的中小学从业经验而显得在知识结构方面不尽合理。“双导师制”模式能够解决学校理论教育与中小学课堂脱节的矛盾,使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

8、完美结合起来。“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为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搭起了桥梁,切切实实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不仅如此,该模式还能让学生学会在社会中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变象牙塔里过分理想的生活图景,增加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学生知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