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课件_3

小儿脑瘫课件_3

ID:19488943

大小:5.86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8-10-02

小儿脑瘫课件_3_第1页
小儿脑瘫课件_3_第2页
小儿脑瘫课件_3_第3页
小儿脑瘫课件_3_第4页
小儿脑瘫课件_3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脑瘫课件_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儿性瘫痪神经科汪东脑瘫(CerebralPalsy,CP)定义:指围生期多种因素引起的脑部非进行性损害所致中枢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持续性,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严重者伴有癫痫、智能迟缓及听力、语言或行为感觉等障碍。过去曾认为CP为不治之症,近年来CP在早期治疗手法上有很大突破,取得了较大进展。诊断条件:小儿期内(2岁前)出现的中枢性瘫痪;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它异常;需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正常小儿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及运动障碍。欧美定义: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单一或复合性损伤导致运动障碍,也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及其他残疾。损

2、伤可以发生于子宫内的各种因素、出生时及分娩过程(原发性脑瘫)。或发生于发育早期的不同原因导致的脑损伤(获得性脑瘫)。Perlstein先天性脑瘫—胎儿期至围产期,85%,未熟性、窒息、黄疸、感染、孕母因素、受精前因素、遗传、畸形等;后天性脑瘫—围产期以后发育中,15%,包括出生正常,2岁内感染、外伤等致脑损伤。我国与美国最新定义对照2006、8长沙指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脑发育早期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指胎儿和婴儿发育中的脑非进行性脑损伤导致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运动发育及姿势异常的一组综合征。脑性瘫

3、痪的运动异常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知觉和/或行为异常,和/或癫痫。附:2004、10—昆明定义:出生前到出生后1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诊断条件:1、脑损伤为非进行性2、病变部位—脑部3、出现症状时间—婴儿期4、可合并其它5、除外进行性疾病、正常小儿暂时发育迟缓共同基本观点:1、脑损伤时期: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或脑发育早期。2、病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3、症状:永久的但可变化的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CP发生率美国:美国围生协作项目前瞻性研究CP发生率4‰。国际上统计:CP发生率1--5‰。我国:CP发生率1.8—4‰。1

4、997年江苏等7省市调查CP发生率1.59‰。脑瘫的基本障碍原发的合并症:视觉障碍和听觉障碍姿势异常运动障碍癫痫情绪障碍智力障碍感觉障碍行为障碍继发的合并症:肌肉挛缩、关节变形、感染、心理反应等出生前的原因出生时的原因出生后的原因由于缺乏学习经验机会所致的发育延迟目前有三大问题急需解决病因治疗疗效评价一、病因CP的病因主要(50-60%)与围生期异常有关,通常分为产前(Prenatal)、产时(Natal)、产后(Postnatal)。胚胎早期发育中的异常----早产、围生期缺血缺氧----脑性瘫痪。国外研究近况1、足月儿与早产儿的危险因素不同足月儿:过长的月经周期、妊

5、娠间隔过短(3月)或过长(3年)、有死胎和自然流产史----母亲月经和产科因素表达了恼瘫及死胎危险性的信息;遗传因素、遗传代谢疾病;先天畸形、低体重(〈2001克);围产期窒息与脑瘫呈微弱联系。早产儿:孕周越短,出生体重越低,脑瘫的危险性越大。低于1500克脑瘫发生率是正常出生体重儿的25~31倍。2、低出生体重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是脑瘫的主要病因之一,包括早产未成熟儿和足月小样儿。近年研究表明:先兆子痫孕妇所生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中脑瘫发病少。但在足月儿却成了危险因素。Nelson等研究发现硫酸镁可使极低体重儿脑瘫发病率减少,但对足月儿作用不清。3、围产期窒息

6、和缺氧缺血新性脑病围产期窒息与低出生体重儿一样是脑瘫的主要病因;多数学者认为只有较长时间(>10分钟)Apgar评分低或伴新生儿脑病和惊厥才是脑瘫的高危因素。近年,缺氧或缺血所致细胞生化改变导致细胞受损或凋亡已被关注。4、感染宫内感染——无论早产儿或正常体重儿,宫内感染均为脑瘫的高危因素。TORCH感染——可导致先天畸形和宫内死亡,如脑瘫、癫痫、耳聋、弱智、视觉障碍等。5、内分泌Reuss等发现低甲状腺素血症小儿脑瘫的发生率是正常小儿的11倍。6、宫内发育迟缓和头小畸形宫内发育迟缓所致足月小样儿是足月儿脑瘫的高危因素,而对小于33周早产儿则不是。7、其它生物学因素多胎妊

7、娠:死亡率及脑瘫发生率明显增高。妊娠期外伤心肺疾患药物因素:吸毒、干扰素等。8、社会与环境因素二、CP的临床分型根据临床表现及损害肢体部分可分为:痉挛型(65%±):又分双瘫、四肢瘫、截瘫、偏瘫、单瘫、双重偏瘫、三肢瘫等。手足徐动型(20%±)强直型震颤型共济失调型(1~2%)肌张力低下型(2~3岁以前)及混合型2006、8长沙会议1、痉挛型(锥体系)---双瘫、偏瘫、四肢瘫。2、不随意运动型(锥体外系)---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震颤。3、强直型(锥体外系)---呈齿轮、铅管样持续性肌张力增高。4、共济失调型(小脑)5、肌张力低下型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