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477802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8
《《别离》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别离》教案《别离》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意象的内涵,准确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别离》教案《别离》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意象的内涵,准确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能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掌握阅读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了解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特征和感情表达的基本方法。 【教法建议】 这首诗没有具体的叙事情节,应从意象入手,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冯至,中国现代作家、诗人。作品有《昨日之歌》、《山水》等。他的《十四行集》是关于个
2、体与人类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命的形而上的体验与思考,由27首诗组成,是中国新诗史上“最集中、最充分地表现生命主题的一部诗集,它是一部生命沉思者的歌”,它使中国现代诗歌第一次具有了“形而上的品格”。他选择了“十四行诗体”,完全采用现代白话口语,连关联词也很少使用,却将这种外来的诗体形式运用自如,达到了内在诗情、哲思与外在形式的和谐。其《十四行集》整体风貌中所显示的庄严、单纯与从容,以及艺术上的相对完美,使得它在40年代文学,以至整个现代文学之中,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另一方面,冯至《十四行集》的成功是一个重要的征候,它表明中国
3、现代新诗人,已经有足够的思想艺术力量,消化外来形式,利用它来创造中国自己的民族新诗。 2、资料链接 (1)背景知识 《别离》和其他十四行诗一样,均作于1941年。原是作者在昆明时送给朋友的。那时,为躲避日寇的飞机轰炸,诗人从昆明来到近郊的一座深山。他虽然离开了闹市,身居茅屋,但仍关心着天下大事。他的眼睛专注着多难的人生,“担负着工作的辛苦”。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基础,所以他即便是抒发个人的感受,写别离这样的题材,也没陷入李义山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窠臼,而是道出暂时的别离与永存的友情的辩证关系。作为友情
4、颂歌,它宛如熊熊跃动的火苗,暖人肺腑;作为精神营养品,它又好似澄明晶亮臻于纯青的炉火,逗人思索。 (2)名句分享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李白 当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王昌龄 友谊是美德之手段,并且本身就是美德,是共同的美德。——费尔巴哈 所谓友情,是平等的人们之间离开了利益关系的交易。——哥尔斯 友情为人生之酒。——杨格 很多显得像朋友的人其实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并不显得像朋友。——德谟克里特 友谊是培养人的感情的学校。——苏霍姆林斯基 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
5、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马克思 3、预习思考 (1)预设问题 ①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 ②这首诗揭示了友情怎样的内涵? ③这首诗是通过怎样独特的视角,来讴歌真挚的友情的? (2)预习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4、层次结构梳理 全诗共四个小节: 第一节先具体描写“ ”,诗人感到分别前的那一招手,仿佛是把世界劈成了两半。于是,一股悲凉的情绪涌上心头,浑身骤然感到寒冷起来。但是,诗人并没有悲观厌世,分别使他获得了全新的生命感受。 第二节承上把别离看成是“ ”,看成是新生活的开始,这样不仅可以排遣别离
6、的痛苦,更可以使友情有新的发展。 第三节,诗人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内涵。 第四节,诗人的思考进一步升华:只要怀着感恩的心态,保持精神状态的年轻,那么,友谊常青,人生不老。 5、艺术特色探讨 (1)新颖的形式 这是一首格律严谨的十四行诗。十四行诗是西方的一种格律诗。它音韵回旋,有很强的抒情性,善于表现沉思的状态和歇咏比较永恒的主题。作者借这种形式充分表达了 。 (2)严谨的结构 诗人非常注意结构的安排,全诗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第一节“起”,突出离别带来的情感冲击,第二节
7、“承”,写离别后默默地承担,严肃地生活,第三节“转”,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第四节“合”,强调要平静地接受人生的聚散,坦然面对岁月的流逝、人世的变化。 (3)内在的情绪深邃的哲理 这首诗从“ ”的具体描写开始,以抽象的感悟结束。淡化具体的离别场景描绘和过程交代,侧重表达内在的情绪和深邃的哲理。是“思与诗相结合”的“沉思的诗”。 六、教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几首小诗,并写写自己的感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