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47033
大小:3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13
《“虚假发票报销问题”审计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虚假发票报销问题”审计的实践与思考程力行【专题名称】审计文摘【专题号】V3【复印期号】2010年05期【原文出处】《交通财会》(京)2010年3期第78~81页【作者简介】程力行,审计署交通运输审计局【关键词】EE 审计署根据《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审计署2009年度统一组织审计项目计划》和《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方法(试行)》,制订了“中央部门2009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和决算(草案)审签工作方案”。 本次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 一是探索对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2、把握部门预算管理的总体情况。按照预算支出科目汇总反映部门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在审计范围内分析说明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促进部门预算公开透明。 二是揭露中央部门及其所属二、三级单位存在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推动落实问责制,促进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加强管理、认真遵守财经法规。 三是揭示中央部门预、决算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关注部门基本支出预算定额不科学、不公平等问题,从预算管理体制、机制层面深入分析原因,推动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本次审计重点内容之一是:严肃查处使用虚假发票报销问题。为落实审计署打击发票
3、违法犯罪活动工作部署;对中央部门发票报销的真实性进行审计,特别关注在科研课题经费、基本建设项目、会议费、培训费、办公费等支出中以“会议费”、“咨询费”、“设备购置”、“工程购建、修缮”、“办公用品”等名义报销发票的真实性,揭示中央部门使用内容、金额与实际不符的发票报销,虚列支出、套取资金等影响财政支出真实性的问题,严肃处理以虚假发票报销的行为,维护国家财经秩序。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4、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撰写此文。 一、“虚假发票报销问题”审计的关键是准确鉴定发票的真伪 (一)发票的概念及划分 发票的概念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 发票的真伪鉴定是指发票受票人通过电话语音、网络或者税务机关,对所持发票的真伪进行查询或鉴定,并由县以上税务机关发票管理部门对其发票进行真伪鉴定的过程。 发票的种类目前分为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两类。 (二)发票真伪鉴定流程: 1.取得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向税
5、务机关申请,要求对其提供发票的真伪做出发票真伪鉴定,税务机关对鉴定结果出具发票真伪鉴定。 2.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三条规定“发票的真伪由税务机关鉴定”。税务机关分为地方税务局和国家税务局。 3.纳税人应提供资料:需出示的资料,经办人合法身份证件、取得发票单位介绍信。需报送的资料,取得的发票原件。 4.纳税人办理业务的时限要求:税务机关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办理业务期限办理业务。 5.税务机关承诺:提供资料完整、填写内容准确、各项手续齐全,符合条件的当场
6、办理。不符合条件的当场一次性告知。对由于特殊情况,不能在上述规定时间内办结的,在报送局长审核同意后,在延期内办结。 (三)发票真伪鉴定方法: 发票真伪简易鉴别方法(北京地区为例): 1.将“发票监制章”置于紫外光照射下,“发票监制章”呈现橘红色。 2.将35℃摄氏度以上的热源置于发票联背面的热感应区,3秒钟左右后,发票联正面的“税徽”图案颜色平淡或呈五色。 3.将“发票监制章”置于八倍以上的放大镜下,可看到“发票监制章”内环细线中有“北京地税”字样。 发票真伪一般鉴别方法(北京
7、地区为例): 此发票为数码信息防伪发票,鉴别真伪和查询开具信息,需刮开密码层,并可采取以下任何一种方式进行查询。 1.登录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网站(www.861.gov.cn)首页,点击“税务查询”功能区中的“发票查询”栏目,按照网上发票真伪查询的说明在“发票号码”栏依次连续输入“发票代码”和“发票号码”,在“密码”栏输入密码,按“查询”键进行查询。 2.拨打语音电话(北京地区)16881688,按照语音提示选择正确的提示键,依次连续输入“发票代码”和“发票号码”,按照提示输入“密码”,进入系统查
8、询。 3.拨打北京市地方税务局服务热线(北京地区)12366,按照语音提示进入,“发票查询”,按照提示依次连续输入“发票代码”和“发票号码”,按照提示输入“密码”,进入系统查询。 4.直接到北京市各区、县地方税务局、各分局所属税务所的窗口查询发票信息。 二、“虚假发票报销问题”审计的目的是抓住假发票存在的规律 今年中央部门2009年度预算执行审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