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452515
大小:15.54 MB
页数:70页
时间:2018-10-02
《九朝古都——洛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洛阳名胜一、河山拱戴——“天下之中”的优越位置二、五都荟洛——历史最悠久的都城三、河图洛书——独树一帜的河洛文化四、名胜大观与宜居城市第四讲九朝古都——洛阳嵩山新函谷关旧函谷关“河山拱戴,形势甲天下。”虎牢关九朝古都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孝文帝后),隋(炀帝),唐(武后),后梁,后唐。洛阳作为都城的时间共计885年。偃师商城遗址(一)夏都斟鄩(偃师二里头遗址)(二)商都西亳(偃师商城遗址)(三)两周洛邑(东周王城遗址)(四)汉魏洛阳城(五)隋唐东都二、五都荟洛从夏商到北宋,洛阳建都2000余年。司马光诗云:“
2、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历史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缩影。斟鄩,夏代最后一位君主夏桀国都。《国语·周语上》“昔伊、洛竭而夏亡”。《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距今3800年至3500年。这里发现了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宫殿建筑群和宫城遗址、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铸铜作坊、最早的双轮车辙痕迹。汤都西亳:夏商王朝的界标。《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偃师县”文下自注:“尸乡,殷汤所都。”“偃师商城”1983年在于偃师县尸乡沟发现距今3600多年的古城,后被认定为商代早
3、期西亳城址。周公旦营建东都洛邑,驻守成周八师。这里成为西周王朝控制东部诸侯的军事中心。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各项典章制度。(三)两周洛邑1、西周东都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王朝开始(前770年-前250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西周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春秋初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春秋中后期2、东周都城王城公园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1、光武帝定都洛阳2、白马寺建立3、汉魏洛阳的兴毁4、北魏孝文帝迁都长安已残破,洛阳则有宫殿可利用。洛阳地处天下之中,地势有险可依,利于控制诸侯。伊洛小平原,水源丰富,引水便利。(四)汉魏洛
4、阳城熹平石经:汉灵帝时立,我国最早的官定儒学经本。正始石经:曹魏时立。灵台,测天象之处。光武帝时创建,曹魏、西晋相继使用,累计250年。张衡两次任太史令,从事天象观测与天文研究。全国最高学府天文机构九六城熹平石经残石汉隶“初,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项有日月光,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遣使天竺,问其道术而图其形像焉。”——袁宏《汉纪》使者:郎中蔡愔、博士秦景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名”。《贝叶经四十二章》永平求法白马寺前的石刻白马,1935年迁自北宋太师太保魏咸信墓
5、前。白马甜榴,一实值牛唐、宋、元、明、清各代不断重修白马寺,现存建筑大体为明代重修的规模,主要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阁五层殿堂。山门东侧有一座释迦舍利塔,又名齐云塔,为金代建筑。东汉末董卓烧毁洛阳城(190年),挟汉献帝西迁长安。曹魏(220-265)重修洛阳宫,恢复东汉洛阳城的规模,将部分城墙加厚,修台墩(“马面”)。西晋建立,仍以洛阳为都,再现繁华。291-306年间“八王之乱”,洛阳破坏严重。311年匈奴贵族刘曜攻入洛阳,俘虏晋怀帝,史称“永嘉之乱”。3、汉魏洛阳的兴毁494年北魏迁都洛阳。北魏
6、洛城平面布局图4、北魏孝文帝迁都汉化改革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汉姓定籍贯拓跋(496年)于定族姓,鼓励与汉族通婚。改革的意义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各族融合的成果,加速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和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大融合的进程。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代价高昂。[台]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中华书局2006。汉魏故城复原图1、宇文恺营建东都2、隋唐东都的繁荣3、唐以后的洛阳隋炀帝认为洛邑:“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隋末唐初:李密、王世充在此混战。安史之乱:“宫室焚烧,十不存一”。黄
7、巢起义失败后洛阳混战。(五)隋唐东都18里唐洛阳城平面示意图1、河图与洛书2、礼乐之制3、道、佛传播4、二程理学二程指程颢、程颐,其学派被称为“洛学”。三、河洛文化河图《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洛书《周易》由文字和符号两部分组成。文字部分包括卦名、爻名、卦辞、爻辞、用辞。全书卦辞64条,爻辞384条,用辞2条,共450条,统称为筮辞。乾卦的爻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象征的
8、手法表达了对事物发展的认识。《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反映了人们对五种自然物质的认识。礼乐是周朝的治国之本,而制礼作乐这一重大工程由周公旦在洛阳完成。“礼,谓制度品节也”,是当时的社会规范,是天子、诸侯、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