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巍巍中山陵》(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十二、《巍巍中山陵》(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ID:19451826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8

十二、《巍巍中山陵》(苏教版七年级必修)_第1页
十二、《巍巍中山陵》(苏教版七年级必修)_第2页
十二、《巍巍中山陵》(苏教版七年级必修)_第3页
十二、《巍巍中山陵》(苏教版七年级必修)_第4页
十二、《巍巍中山陵》(苏教版七年级必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十二、《巍巍中山陵》(苏教版七年级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十二、《巍巍中山陵》(苏教版七年级必修)十二、《巍巍中山陵》(苏教版七年级必修)十二、《巍巍中山陵》(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编写与执教者:无为县六店初中李本学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  (1)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能从“十五字”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2)把握中山陵的特征以及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3)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4)结合有关数字说明和描写的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洁和生动;  2.过程与方法: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合作探讨文章的重点难点,采用自主研究和全班交流的方法,理解建筑物的特征和语言特色。  3.情感

2、、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加深对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的了解,从“巍巍”的中山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清说明时采用由总到分,由外到内的顺序和文章是如何紧扣“巍巍”这一特征展开介绍的;  2.难点:文章如何体现孙中山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的相得益彰。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课文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山陵园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和规划特点,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园的建筑特征,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3、。  学情分析:  讲解这篇课文,要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明确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在此基础上,再去理解如何抓住特征,有重点地说明事物,揣摩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清明节是我国一个传统的节日,你知道这个节日有哪些风俗呢?(每至此日,人们会准备一些花圈和纸钱等去坟上祭拜祖先和已逝的亲人,因此这是一个纪念先人的节日)你能用一句诗来形容清明节的情景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与其他节日相比,清明是唯一一个充满哀思的节日是一个让人心情沉重的节日。  2、孙中山(186

4、6—1925):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广东香山(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的思想:民主博爱、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源于《礼记•大同》,是孙中山先生追求的社会理想,他为此奋斗了一生)  孙中山的贡献:领导中国革命  3、对于孙中山这样举世景仰的伟大的革命家,他逝世后葬于中山陵。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

5、上升,气势宏伟。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墨,去瞻仰《巍巍中山陵》。  4、本文是一篇陵园建筑的说明文(实体事物)。说明文学习要把握“十五字”: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找方法、品语言。明对象——中山陵;抓特征——巍巍(高大);理顺序——空间顺序(由内而外,由整体到局部。);找方法——列数字等;品语言——准确、生动。(中山陵:这就表明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的陵墓。)(所谓“特征”,就是这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征象、标志。)  5、如何理解“巍巍”二字的含义的?  明确:巍巍,高大的样子。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这两个

6、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全文或明或暗地扣住“巍巍”这个显著特征来进行说明、描写。  6、词的音形义  二、初读课文:仔细阅读课文,找找看文章哪些地方显示了中山陵的“巍巍”这一特征的?  (一)从地理位置的选择,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1.过渡:那么,这样一座巍巍的建筑,到底建筑在什么地方呢?(古都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第一小节里有交代)。但大家知道孙中山是哪里人?(广东香山人)中国有句古话,“叶落归根”,也就是人死之后要埋葬在自己的出生地,但孙中山为什么会葬在南京的钟山脚下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第3节)钟山能得到孙中山的青睐,是因为这里地势雄伟,风景优美,并且有沉重的历史感

7、等。  (用钟山的地形、环境能烘托出中山陵的巍巍气势。第2节原句“正因为钟山山形雄伟而险峻,景色鲜丽而和谐,中山先生才有身后要埋葬于此的愿望。”)  2.说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这篇文章是介绍钟山陵的,但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文字介绍钟山呢?是不是偏题了?谁能为老师解答一下疑惑?  明确:一正是钟山的这些地理和人文环境,才使孙中山选择这里;二用钟山雄伟的壮观的气势来衬托中山陵的“巍巍”。  (二)从中山陵的组成部分,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1、我们来看一看中山陵的“庐山真面目”,看看它本身是不是真的那么“巍巍”。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