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442030
大小:1.90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8-10-02
《灿烂辉煌的敦煌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灿烂辉煌的敦煌艺术敦煌文化主讲:张新朋佛教石窟始兴印度,辗转传到西域。每传一地形制都有所变化,原来印度的毗呵罗(僧房)和支提(塔庙)都出现了新的形式。敦煌最早的禅窟,其窄小的甬道与印度的廊柱大殿不能相比;两侧仅容一人结跏趺坐的小禅室,亦与印度起居室式大禅房相异,并完全模仿了库车苏巴什的禅窟形制。北魏的中心柱窟与廊柱佛塔式大厅更不一样。它是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隧道窟在西域克孜尔逐步演变而成的,北魏晚期发展成为中国多层楼阁式塔,绕塔观像与支提作用略同。但后室平綦顶、前厅是人字形、硬山顶,南北壁有汉式阙形龛。早期的石窟形制上便已增
2、添了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特色。隋唐以后的倒斗顶殿堂、正壁开龛,顶悬华盖(藻井),有的设有佛坛,前有踏步,后有背屏,四面围栏,佛坛四面画壼门伎乐、动物装饰,四壁画连屏。佛窟在世俗化过程中进一步模仿宫殿形式中国特色更为浓厚。阿旃陀石窟:阿旃陀石窟位于印度西南部马哈拉斯特拉邦,奥兰加巴德县,阿旃陀村的瓦古尔纳河谷,是在离谷底76米的悬崖峭壁上开凿成的一处佛教庙宇,四周风景如画。1819年意外发现。共二十九洞。约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6、7世纪,营建达七百余年。有石雕佛像、藻井图案和壁画等。现存最多的是壁画。主要表现佛的生平故事和
3、印度古代的宫廷生活。阿旃陀石窟的绘画和雕塑,作为佛教艺术的经典之作,具有相当重要的艺术影响力。埃洛拉石窟埃洛拉石窟位于印度马拉哈斯特拉邦奥兰加巴德市西北约30公里。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埃洛拉石窟群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埃洛拉石窟群建于公元4世纪中叶至11世纪,共34座石窟,坐东面西,白南至北绵亘1500米,逶迤散落在萨雅迪利山的斜坡之上,是古印度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艺术的杰作。第四章第一节敦煌的建筑艺术灿烂辉煌的敦煌艺术敦煌石窟以其蕴含的建筑、壁画、彩塑三合一而名闻于世。其中尤以莫高窟的石窟保存有五
4、座唐、宋木构窟檐为稀世之珍和一些宋、元土木古塔;壁画中也出现不少代表时代的古建筑图样,可说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不可缺的第一手资料,具有研究历史和艺术的价值。一、莫高窟的石窟建筑一、莫高窟的石窟建筑第四章灿烂辉煌的敦煌艺术莫高窟的石窟建筑,由于时代不同,石窟形制呈现不同的特色,主要有如下几种:中心塔柱窟,也称中心方柱窟、塔庙窟,是早期洞窟的典型窟型。主要出现于北魏、西魏、北周时期。中心柱窟源于印度的支提窟,该窟型盛行于公元一至七世纪的印度,经过新疆传入敦煌及北方中原地区,新疆地区的克孜尔石窟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其形式特征是在
5、一个纵向矩形空间轴线偏后部分建造一方形塔柱,绕柱有通道,柱四面开龛不等,塑佛及菩萨数身;柱身四周为平顶,绘四平棋作装饰;柱前宽敞的前堂顶部是两坡层顶形式,坡面或塑或画出椽子,椽间望板上满绘各种装饰图案。敦煌四二八窟这种空间形式的作用是:宽敞的前堂可供僧侣及信众聚集瞻仰礼拜,后部绕中心柱进行右旋仪式。按其兴衰发展可分四个阶段:北魏至西魏为鼎盛阶段;北周至隋此种形制开始衰落;初、盛唐时更加衰落,数量更少;晚唐时期进入尾声,数量很少。塔庙窟的宗教意义主要是为了“入塔观像”,随着佛教的世俗化、礼仪的简单化,它失去了原有的功能,终
6、至衰落、消失。覆斗顶窟,又称倒斗形窟;其窟平面大多为方形,窟顶中心凹入部分呈方形,四个梯形坡面形如倒斗而得名。覆斗顶也很象中国传统房屋布局中的布“帐”。这种形制在印度以及新疆地区很少见到,一般认为是受汉地墓葬形式影响而致。这种洞窟最早出现于莫高窟北凉时期,隋唐洞窟多是这种形式。莫高窟57窟覆斗顶洞窟内空间宽敞明亮,适于聚众讲经和瞻仰礼拜。因此在石窟修建过程中,从北凉到元代一直被大量采用,是莫高窟中最多见、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石窟空间形式。这种形式大多在正壁开龛,塑佛与菩萨像若干,窟顶中心绘华盖藻井,四披绘各种经变、千佛或图
7、案。殿堂窟,又称中心佛坛窟、佛殿窟。为五代、宋的代表窟型。它是由覆斗形殿堂窟派生出的另一种类型,窟室呈矩形平面,覆斗顶,窟顶四角常有稍凹进之弧面,画四大天王,基本形式与覆斗顶形窟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将西壁的佛龛变为中心佛坛,坛上塑像,坛前有阶陛,坛后沿有宽四米以上,厚约一米的直接窟顶的背屏(个别无背屏)。由于佛坛位于窟中央位置,坛四周与四壁之间保持距离,信徒可围绕佛坛右旋环通,礼佛观像。而通顶的背屏同样有支撑作用。从外观上看,中心佛坛窟与中心塔柱窟有点接近。第85、98、196等窟是此类典型的洞窟。莫55大像窟,又称大佛窟
8、,以在洞窟内凿、塑巨大的弥勒佛像而得名。莫高窟有两个大像窟,俗称为北大像和南大像,即第96窟和第130窟。两座大像神态安详,庄严肃穆,窟前的明窗可透进光线,使大像的形象十分醒目。这些大像的制作都是从窟前和窟顶两处动工,依崖凿造出大像的石胎和窟内的空间,然后在大像身上敷泥、彩绘。莫高窟第96窟,俗称大佛殿。它是莫高窟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