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四川高考题语文答案

2013年四川高考题语文答案

ID:19421754

大小:121.61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10-02

2013年四川高考题语文答案_第1页
2013年四川高考题语文答案_第2页
2013年四川高考题语文答案_第3页
2013年四川高考题语文答案_第4页
2013年四川高考题语文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年四川高考题语文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年高考四川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B今年要求选出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前两年要求选出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由考查16个词增加到32个词,难度要大一些,但考查的词语都是比较常见的,无生僻字。各项的读音分别是:A项cù/cuìzì/zédùn/túnmiǎnB项qiào/xiāopī/pēifǔ/púkuǐ/guīC项bù/fùchì/shèbìzú/cùD项shuò/sùchēnlào/luòdú/shú2.AB项:杆-秆C项:硫-琉D项:奇-其①“不只”是连词,相当于“不但”、“不仅”。后面要有与之相呼应的连词。例如:“这些措施不只发展

2、了经济,还保护了环境。”“不止”是动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不停止”。例如:“大笑不止、叫好不止、血流不止”另一个意思是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例如:“不止一回、不止九十岁、不止这三个学校”可见,用“不只一次”来表示“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是错误的。3.B②无坚不摧: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可以摧毁。坚不可摧:非常坚固,不可摧毁。“无坚不摧”多形容力量的强大,而“坚不可摧”指非常坚固,摧毁不了,这里说“什么样的战斗堡垒”所以最好用“坚不可摧”;③自以为是:指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自行其是:指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3、。句子说的是“每当出现什么什么的苗头”出现的只是想法并没有去做,所以这里应该选“自以为是”。故选B。A.成分残缺:“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缺谓语动词,在“要”后加“有”。B.“青铜器馆门窗的构成是由磨砂板和防砸板两部分组成”句式杂糅。D.搭配不当:“推进和发展国际化建设进程”中可以“推进……进程”,但不可以“发展……进程”。4.C第二自然段结尾说的是“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取得重大突破”无中生有。5B原文第三自然段“在其笔下,梅兰竹石被赋予了他强烈的个性,以狂怪奇崛的姿态傲视万物”并没有说“画家们具有积极参与社会生

4、活的激情和狂放奇崛、傲视万物的强烈个性”,无中生有。6C7.A“只是”过于绝对,原文“他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风格面貌多样”“不过,这些风格面貌大多沿袭宋代花鸟画,并无根本突破。”B“标新立异”与原文“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不相符。而且“取得了最高成就”也不一致,原文“严格地说,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义”。C“陈淳学习文徵明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表现花叶的技法”与原文不相符,由原文“陈淳早年习元代绘画,后学于文徵明,花鸟、山水兼擅。他将

5、书法和山水画笔法融入花鸟画,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巧妙地表现花叶的形态与阴阳向背,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可看出来,后面的技法并不是“学习文徵明”的。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根据对文中对应句子意义的理解和推断,D项中的“勒”字虽有“镌刻”之义,但原文中该段大意为金履祥多番治学,自行编纂了《通鉴前编》一书,若译为“镌刻”不通,故选D,正确意思应以“勒”字“捆缚”的本义引申为"编纂"。8.D9.A项“其”均为代词,前者为“他的”“自己的”,后者为“他”;B项“以”分别为连词,表承接和介词,“用”;C项“且”同为连词表递进;D项“之”分别

6、为指示代词和结构助词“的”。C10.(1)平时单独居处,整天严肃庄重;至于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喜悦。(4分)(8分)(2)凡是引用的书籍,总是加上注解,用来裁断订正它们的意义,有许多先儒所没有阐发的(内容)。(4分)敏而好学,诲人不倦;严谨治学,敢于创新;忧国而献良策;助人而不居功;立志为本,知行合一。(5分)11.(5分)今年高考去掉了之前的文意判断题,取不了巧,只能通过自身的文言素养读懂文言文。同时,主观题的加入,使得整个四川卷的古代汉语部分分值加重。学生需要有扎实的文言基础知识,方能读懂文章,正确回答。第一点在原文第一自然段,第三点在

7、原文第二自然段,第四点在原文第三自然段,第二点在原文第四自然段,第五点须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得出,难度较大。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12.4分文言文断句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语感和对文意的理解。除了通过判读文意进行划分之外,还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文言语段中的虚词、重复出现的实词等典型标志帮助断句。该题前三处可根据虚词判断出来,后几处则根据文言文多用骈句的特点可判断出来。13.(4分)(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

8、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较为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