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

ID:19415488

大小:17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2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_第1页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_第2页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_第3页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_第4页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UEGW“六解”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袁耀宗钱爱华   2010年10月23-27日,第18届欧洲消化疾病周(UEGW)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在本届年会上,关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最新研究主要涉及其发病机制方面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方面的新进展。本期D2~D3版将其中关于IBS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图IBS发病的相关机制示意图 神经肽S受体1(NPSR1)使肠屏障透过率增加,使肠上皮内分泌细胞释放的5-羟色胺(5-HT)的再吸

2、收受到影响;肠上皮通透性增加,导致肠腔内细菌等可以大量通过肠黏膜。  1.细菌过度生长  在IBS患者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发生率为45.5%,而在非IBS患者中,该发生率仅为12.5%。目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仍是IBS发病机制中的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在本届年会上,希腊学者报告了1项关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IBS发病关系的队列研究结果。  该研究自2009年起连续纳入150例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其中IBS患者55例(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和非IBS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无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3、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也无肝硬化及胃肠道出血。经内镜采集所有患者十二指肠第二部的肠液,并在体外需氧环境下进行细菌定量培养。采用API20E系统鉴定革兰阴性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定义为肠源性细菌量达到103个菌落/毫升。  结果显示,在纳入的150例患者中,有37例(24.7%)患者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在55例IBS患者中,有25例(45.5%)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而在95例非IBS患者中,仅12例(12.5%)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P<0.0001)。IBS患者发生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比值比(OR)

4、为5.76(P<0.0001)。  对十二指肠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的结果显示,在IBS患者中,大肠杆菌感染有7例(12.7%),肠球菌属6例(10.9%),其他肠杆菌科10例(18.2%)。在非IBS患者中,大肠杆菌感染3例(3.1%),肠球菌属6例(6.1%),其他肠杆菌科6例(6.1%)。IBS患者与非IBS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BS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OR=6.09,P<0.0001)。研究者认为,IBS患者具有较高的小肠细菌过

5、度生长发生率,IBS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之间可能存在紧密联系。  2.肠道屏障功能改变  IBS患者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介导了肠上皮通透性的增加。最近,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肠道通透性的改变和肠屏障功能的缺陷在IBS发病中起一定作用,但具体机制还不是很明确。    IBS患者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在正常情况下,肠上皮细胞间的间隙是由连接复合物封闭,其中最重要的是紧密连接。紧密连接由多种紧密连接蛋白分子组成,包括跨膜蛋白occludin、claudin、连接黏附分子(J

6、AM)和胞质带状闭合蛋白ZO等(见图)。  肠道通透性增加是IBS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而肠道通透性增加可能与肠道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的改变密切相关。在本届UEGW上,法国学者交流了1项比较IBS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差异的前瞻性研究。  该研究共纳入23例IBS患者(女性20例,平均46.22岁,均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和20名对照(女性12名,平均为59.65岁)。在23例IBS患者中,9例为腹泻型(IBS-D),6例为便秘型(IBS-C),8例为腹泻便秘交替型(IBS-A)。在

7、23例IBS患者中,3例(13%)是感染后IBS(PI-IBS)。对照组均接受肠镜筛查。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量化IBS症状的严重程度。抽提结肠活检组织蛋白,并通过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ZO-1和occludin)的表达。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BS患者的3种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其中腹痛VAS评分高于6分的IBS患者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和occludin的表达水平最低(P<0.05)。同时,与病程1年以上的IBS患者相比,最近诊断IBS患者的

8、claudin1和occludin的表达水平更低(P<0.05)。该研究提示,IBS患者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ZO-1和occludin)表达明显下降,这可能是导致IBS患者肠上皮通透性改变的主要因素。  肠上皮通透性增加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作用大  IBS患者肠道肥大细胞明显增多,这些肥大细胞是否介导了IBS患者肠屏障受损?爱尔兰学者报告,肥大细胞和类胰蛋白酶在IBS患者肠道上皮完整性的受损中起关键作用。  紧密连接对维持上皮细胞屏障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