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复习资料

曹刿论战复习资料

ID:19414273

大小:4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7

上传者:U-3743
曹刿论战复习资料_第1页
曹刿论战复习资料_第2页
曹刿论战复习资料_第3页
曹刿论战复习资料_第4页
曹刿论战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曹刿论战一、字词解释翻译:1、十年春,齐师伐我。()2、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4、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5、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6、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7、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8、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9、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10、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二、知识点梳理:1、理解性默写: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2课文内容理解: 1)、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2)、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  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  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3)、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4)、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  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5)、文章第2节主要内容是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  文章第3节主要内容是战后曹刿论述战斗取胜的原因。文章第2节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6)、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7)、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8)、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  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3、开放性试题:1)、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你能从曹刿或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说理由)(4分)  *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  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反面的、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2)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上文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 的事,并主动要求参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答案不限于以上所列三点;答出一点,信之成理,语言通顺,就可得满分)3)、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4)、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  (1)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  (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  (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结合文章任选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5)、学习这篇文章后,你能从曹刿、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以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  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反面的、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三、对比阅读【一】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注释]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易置:撤换。奇兵:变化莫测的军队。1.解词(1)小惠未遍()(2)牺牲()玉帛(3)而绝()其粮道 (4)秦悉坑()之2.译句(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悉更约束,易置军史3.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是:。4.乙文中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二】【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注释(1)泓:泓水(2)既:尽,完了(3)济:渡过(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指子鱼。(5)陈:同“阵”摆好阵势。1.解词(2分)(1)公将鼓之()(2)宋人既成列()2.翻译(5分)(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3、甲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2)。阅读答案: (一)1(3)截断(4)动词 活埋 2(2)全部改变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了原来的军官。3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悉更约束,易置军吏。4 纸上谈兵。只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二)1(2)已经  2.(2)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3.齐人三鼓  (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如答后半句也可)(2)既济而未成列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