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上古汉语声调问题

谈谈上古汉语声调问题

ID:19404129

大小:4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4

谈谈上古汉语声调问题_第1页
谈谈上古汉语声调问题_第2页
谈谈上古汉语声调问题_第3页
谈谈上古汉语声调问题_第4页
谈谈上古汉语声调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谈上古汉语声调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谈上古汉语的声调问题上古汉语的声调问题,古音学者的观点一直很分歧,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在明清之际即讨论古音的初期,一般以为先秦汉语里是没有声调的。比如陈第就认为“四声之辨古人未有”,“四声之分起自江左”①。陈第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不能因为南北朝时代已有四声,就认为先秦也有声调的分别。古代没有声调正是古今音不同的表现。陈第的这种推论表面上有一定的逻辑性,实际上是不对的。据现有史料记载,汉语里平上去入四声的发现和名称确是从六朝才开始的。南齐沈约(441—513)著有《四声谱》。又《南史•陆厥传》

2、云:“汝南周顒善识音韵,为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因此过去不少人以为四声之辨是沈约、周顒等人发明的。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我们可以认为汉语里的四声分辨,可能是从这个时期才由沈约等人发现的。但决不是起自“江左”。因为任何一种语言的基本要素与特点,都不是突然产生的,更不可能是个别人创造出来的。声、韵、调是汉语语音的三个基本要素,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我们现在虽然难以肯定,声调即以音高辨义是否即汉藏系语言的原始特征,但我们现在所知的汉藏系诸语言大多数是有声调的,而与汉语比较接近的壮侗语族、苗瑶语族,它们的声调系

3、统更有类似中古汉语的特点,即四声八类,对应关系较为明显。大家知道,印欧语系诸语言之间关系都比较密切。它们各语族语言的分化历史不太长,研究得比较清楚,一般都比较了解。所谓“原始共同印欧语”据推测至今大约三千多年。而汉藏系诸语族语言之间的关系就不那么明显,因为它们分化的时间要早得多。汉语从汉藏语系中分化出来的时间至少是在记录汉语的汉字产生之前,那也就有五千年以上了,更不用说原始汉藏语的悠久历史了。单就汉语来看,声调作为汉语的基本特点,可以猜想当在甲骨文时代即殷商之前就已具备了。我们说上古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在理论上是讲得

4、通的,更何况从《诗经》的押韵来看,上古确实已存在声调的分别。例如第一首《周南•关雎》:关关雎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首诗的一章和二章前四句是平声字“洲”与“逑”、“流”与“求”相押;二章后四句是入声字“得”“服”“侧”相押;三章是上声字“采”与“友”相押;而四章则是去声字“芼”与入声字“乐”相押。这表明《诗经》基本上也是遵循

5、同调相押的原则。一章之内押韵的韵脚不仅同属一个韵部,而且同属一个调类。如进一步全面考察一下《诗经》的押韵,我们还会发现同一个字在一般情况下也经常是和同一调类的字相押。如“求”字,这里与“流”相押,在《周南•汉广》一章(“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又与“休”、在《小雅•6常棣》二章(“原隰裒矣,兄弟求矣。”)又与“裒”、在《小雅•桑扈》四章(“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敖,万福来求。”)又与“觩、柔、敖”等相押。这都是平声字。又如上声“友”字,这里与“采”相押,在《邶风•匏有苦葉》三章(“招招舟子,

6、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又与“子、否”、在《小雅•六月》六章(“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又与“喜、祉、久、鲤、矣”等上声字相押。这都不是偶然的。而且上古声调与后代声调如《切韵》音系的四声存在不少共同点,当然,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上古有无声调的问题之所以产生,正是由于人们从后代四声的角度去观察《诗经》用韵,发现上古有些字的调类跟后代不一样,因而产生了怀疑。例如《小雅•天保》四章:吉蠲为饎,是田孝享。禴祠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其韵

7、脚上声“享”字与平声“尝、王、疆”相押。除了“享”字,在《诗经》里还有“飨”“颡”等后代念上声的字常和平声字相押。另如“庆”“讼”“震”“宪”“患”“化”等后代念去声的字,在《诗经》里也常和平声字押韵。如《小雅•六月》五章:戎居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薄伐猃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而后代念去声的字在《诗经》里更有不少经常和入声字相押。除了上文所举的《周南•关雎》中的“芼”字,又如“夜、射、戒、路、奏、数、代、意、富、易、帝、告、泰、大、气”等等。这种情况如果完全从后代四声的角度来考察

8、,自然会感到很紊乱。所以陈第等人由此否定上古声调的存在。但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清代古音学家一般认为上古是有声调的。但上古的声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各家又有不同的看法。比如顾炎武认为上古跟后代一样也有平、上、去、入四声,只是古人用韵较宽,“四声可以并用”,故主张“四声一贯”说②。江永也同意顾氏的这种观点。但随着古音研究的深入,后来的学者都不满意“四声一贯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