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401170
大小:2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01
《【论文】关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研究 论文摘要:就业导向是高职教育的突出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就业为导向,要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服务。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凸显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颇显力不从心,高职院校思政课应把握时代脉搏,勇于创新,努力探索就业导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现途径。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一、高职大学生就业中的问题与就业困局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大发展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的沉重压力。其中,高职大学生的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据国内第三方教育研究机构麦可思公司多年调查显示,刚毕业时,高职高专大学生每年都有
2、一半左右没有找到工作。 (一)就业功利化压缩就业空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大学流行的口号是“愿做革命一块砖,东南西北任党搬。”“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yearsmortgagehousing;4.mortgageregistrationformalitiesarecompleted.(D)pledge1.borrower(includingthepledgor)between18-65yearsofage,withfullcivilcapacity;2.collateral曾经激励一代青年的豪言壮语,对如今的大学生恍若隔世。贪图功利,是当代高职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的突出特点。具体表现
3、是,只考虑个人利益,理想信念意识淡漠;只考虑享受,责任、奉献意识缺乏;只考虑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这种功利化的就业观,压缩了就业空间,导致大学生错失良好的就业机会和成长的平台,也导致落后地区、基层单位缺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不利于国家经济长远的协调平衡发展。 (二)就业心态迷茫延误职业发展 高职大学生功利愿望强烈,但他们大多文化基础知识较薄弱,自觉学习态度欠缺,缺少为学业、为未来奋斗的努力,“大一迷网络,大二掀起恋爱热,……我们每天都在过周末,每天都和没课一样过……”,毕业时对未来发展一片迷茫。浙江团省委组织形成(2009年浙江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报告》,调查显示,2009
4、届毕业生就业心态迷茫群体为43.5%。具体表现是,自我认识不清,职业定位不明,盲目充当“面霸”、“会霸”,缺少职业定位和长远规划;对要进入的行业前景、应聘企业及岗位要求缺乏了解,要么求职被拒,要么频繁跳槽,缺少职业技能积淀;对政策知晓率低,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知之甚少,错失发展机遇。 (三)就业能力欠缺不能助力求职yearsmortgagehousing;4.mortgageregistrationformalitiesarecompleted.(D)pledge1.borrower(includingthepledgor)between18-65year
5、sofage,withfullcivilcapacity;2.collateral 就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及基本工作能力。对于高职大学生来说,在专业技术能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影响求职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基本工作能力。调查发现,雇主最为看重的五项基本工作能力,即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理解他人、积极聆听、学习方法能力,高职毕业生与雇主的要求普遍有较大的差距。根据麦可思对2008届高职毕业生的调查,“高职毕业生在离校时的基本工作能力与雇主的要求普遍相差10%一15%”。 (四)道德观念缺失损害就业前景 对于用人标准,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说,“情商高于智商。
6、”蒙牛集团“有德有才,破格录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这些都表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是仅有能力,而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但少数高职大学生在求职和工作中缺乏基本的道德观念,具体表现是,缺乏诚信,求职时简历造假,随意毁约;对企业缺乏忠诚度,心态浮躁,跳槽现象严重;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缺少敬业、进取、艰苦奋斗精神;个人至上,无组织无纪律,甚至触犯法律。这些行为损害了自身和学校的声誉,影响了自身甚至其他学生的就业。 二、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的不足 (一)教育内容脱离大学生的利益关切和发展需求yearsmortgagehousing;4.mortgag
7、eregistrationformalitiesarecompleted.(D)pledge1.borrower(includingthepledgor)between18-65yearsofage,withfullcivilcapacity;2.collateral 根据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调研数据显示,大学生最大的心理压力来源是就业,占57.4%,其次是学习,占53.4%,感情占27%,人际交往占23.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