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395585
大小:18.0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1
《学习罗官章榜样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习罗官章榜样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 罗官章,现年79岁,拥有党龄60年,担任牛庄乡党委书记13年。1997年,他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置上退休,悄然回到老家牛庄,这一呆,就是19年。牛庄、罗官章,一山、一人,本无关联,却因一片情紧紧连在了一起。欢迎阅读本文,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网。 学习罗官章榜样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回乡扶贫19年“巡山传艺”富村庄79岁的退休干部罗官章,拥有60年党龄,曾在湖北宜昌五峰县海拔1700多米的牛庄乡当了13年“一把手”。1997年,他从五峰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置上退休返乡。返乡19年
2、来,他苦苦探寻产业扶贫“拔穷根”的路子,带领和指导1500多个农户种烟叶、药材、蔬菜,累计为当地增收亿元。当地人感叹,大家的荷包能鼓起来,罗官章有大半的功劳。XX年6月,罗官章荣登“中国好人榜”。 国人喜欢牛,也特别喜欢这三股“牛劲”:踏踏实实,像老黄牛;开拓进取,像拓荒牛;忠厚待人,像孺子牛。在牛庄乡义务扶贫的“好干部”罗官章,就有这样的令人钦佩的“牛劲”。 踏踏实实,像老黄牛。牛在拉犁的时候,非常卖劲,四只蹄子深扎泥土,头部深埋,身子使劲往前冲,拖住犁子完成艰苦劳作。罗官章扶贫,也有这种踏实劲。退休后本可在
3、县城安度晚年,他却一头扎进偏僻穷困的牛庄乡,和农民一起吃住,不辞劳苦,无怨无悔,一干就是19年,用忠诚、知识和实干引领当地1500多个农户变观念、学技术、调结构、闯市场,甚至因为搞天麻试验,被电锯锯掉了两根手指。正是有了这种脚踏实地的精神,他终于为当地农民摸索到了致富路径。据统计,返乡19年来,他带领和指导1500多个农户种烟叶、药材、蔬菜等,累计增收亿元。 开拓进取,像拓荒牛。深圳市委大院门前,有一尊拓荒牛雕像,象征力耕不息、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搞精致脱贫也要有这种拓荒牛精神:不迷信历史经验,不相信既定结
4、论,更相信开拓进取有新路。罗官章不相信本地没有致富优势,关键在于自己没有挖掘到;不相信本地群众无法脱贫,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好技术。他为此投入了很大精力。比如他亲自搞天麻有性繁殖栽培试验,第一年失败,第二年失败,第三年终于成功了。在他的带领下,牛庄乡终于形成烟叶、药材、蔬菜三个支柱产业。他为牛庄乡闯出一条产业扶贫“拔穷根”的新路。学习罗官章榜样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如果说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精神”,那么罗官章的“精神”就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一种奉献,一种心甘情愿为百姓谋幸福的秉性和品节。为了民生福祉,罗官章毅
5、然放弃城市生活,扎根在“宜昌西藏”的深山老林里19年。他不求物质享受,只要精神追求,在产业扶贫上,为党的各级干部作出了榜样,传承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罗官章的实干精神让人敬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为党为人民做更多更好的工作,需要实干的工作作风。退休后的罗官章在村子里走访,尝试栽培名贵药材,在实践中寻找方法,在观察后进行操作,在失败中积累经验。这就是罗官章的实干精神。 罗官章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学习。年近八旬的罗官章作为一个60年党龄的老党员,发挥这党员的先进模范
6、带头作用,他带领群众开山劈路,“划旱船修电站”,创造了闻名湖北省的“牛庄精神”,获得湖北省劳模称号。科学有效破解困难和问题,是我们党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罗老就是将党的优良传统发扬传承。 罗官章展现出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十九年来罗老带领村民先后尝试过种植和养殖,一心只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奋力撞开“一扇大门”,为拔掉穷根铺垫一条产业路。“热爱山区,扎根高山,立志带领群众改变穷困面貌”是罗老立下的誓言。为此他拼搏努力,用坚定的信念完成毕生的追求。学习罗官章榜样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年满花甲的“县官”罗官章退休之后,没
7、有在县上“发挥余热”,也没在城里享受清福,而是和老伴带着行李,悄悄回到海拔1700多米的老家牛庄。在那块被誉为“宜昌西藏”的深山老林里,罗老迄今已扎根19年。他像烧不尽的“火种”,点燃了乡亲们“挖穷根”的激情,靠“三种”(种药材、蔬菜、烟叶),让千余农户的生活变了样:荷包有了票子,脸上有了笑容,高山有了楼房,路上有了私车。在牛庄农民的心目中,他是真正的大山英雄,是优秀的共产党人。 当前,我们党正在率领亿万人民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和“五大发展理念”,正在决战“精准扶贫”。在追求“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中,本报今起推出关
8、于罗官章的系列报道。这位老党员的感人事迹和可贵精神,正是我们实施“精准扶贫”、建设大城的现实引领和精神榜样。 我们要学习他对党无限忠诚的可贵品质。入党60年,罗老虽经历了无数曲折与坎坷,也遇到了不少困惑和委屈,但他对党的忠诚和信念始终如初。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他曾在牛庄乡当过10余年“一把手”,解决了农民的“粮袋子”,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能解决农民的“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