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380653
大小:1.45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8-10-01
《疫苗接种及疾病监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疫苗接种及疾病监测天津市卫生局天津市CDC疫苗的基本知识免疫接种程序及接种形式疫情报告与监测内容疫苗定义疫苗,狭义和广义广义:指所有的免疫制剂,包括用于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的预防用疫苗和治疗性疫苗。狭义: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疫苗政策性分类1.1第一类疫苗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
2、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1.2第二类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疫苗性质分类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重组疫苗三大类。减毒活疫苗:野病毒(细菌)减毒后保留复制和引起免疫能力,但不致病。常用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风疹减毒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等。疫苗性质分类减毒活疫苗优点:1.免疫作用时间长2.免疫效果牢固,可以形成局部和全身免疫3.可采取多种免疫途径(口服、皮下注射)疫苗性质分类减毒活疫苗缺点1.不稳定,
3、不易保存和运输2.疫苗中可能存在污染物3.受抗体、病毒影响,可能导致免疫失败4.在体内存在毒力返祖现象(VAPP)5.免疫缺陷患者或免疫抑制治疗者可导致严重或致命反应。疫苗性质分类灭活疫苗:野病毒(细菌)培养后灭活制备而成。包括:百白破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疫苗、肺炎双球菌疫苗、HIB疫苗疫苗性质分类灭活疫苗优点:1.较稳定,易于保存运输2.不受循环抗体影响3.安全性好,不含任何可能污染的生物因子。疫苗性质分类灭活疫苗优点:1.较稳定,易于保存运输2.不受循环抗体影响3.安全性好,不
4、含任何可能污染的生物因子。疫苗性质分类灭活疫苗缺点:1.需多次注射,并需要加强免疫2.免疫效果维持时间短,不产生局部抗体。3.只能通过注射方式免疫(多为肌肉注射)。疫苗性质分类重组疫苗:在基因水平上制备的疫苗基因工程疫苗:(乙肝疫苗)基因重组疫苗:(轮状病毒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将抗原成分插入到植物中,只吃食物就可获得免疫效果。DNA疫苗免疫程序1天津市增加初一免疫程序2特殊人群免疫接种注意事项接种服务形式及周期定点接种、入户接种和临时接种三种:定点接种:设立固定接种单位,受种者主动到接种点接受免疫接
5、种。入户接种:接种医生深入到家中巡回接种。临时接种:针对特殊人群(流动儿童)、应急接种和群体性接种,设立临时接种点,受种者主动到接种点接受免疫接种的形式。是前两种形式的补充接种服务形式及周期定点接种:预防接种门诊(乡镇为单位)、村级接种点、出生时接种。1.预防接种门诊:城镇实行日(周/旬)接种周期;乡镇(农村)可实行周(旬/月)接种周期;2.村级接种点:设在村卫生室,实行旬(月/双月)接种周期,每年至少6次;3.出生时接种:在产院完成,确保新生儿及时接收乙肝和卡介苗的接种。接种服务形式及周期入户接种的
6、要求:1.接种周期每年至少6次,最好月接种2.接种日期要相对固定,时间选择大多数群众方便时间3.通过宣传,事先通知儿童在家做好接种准备4.携带冷藏(冻)设备,保证疫苗效价5.多人份疫苗开启后注意无菌保存和及时使用6.做好安全接种的无菌操作和管理,废弃物带回统一无公害处理全国2007年麻疹病例免疫史天津2007年麻疹病例免疫史资料来源:麻疹专报系统疫苗基础接种不能保证2007年8—12月龄估算接种率66.4%;2008年8—12月龄估算接种率51.8%。2008年8月龄-15岁病例有免疫史的占20%。麻
7、疹高发原因之一疫情监测传染病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现有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报告时限(甲类)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报告时限(乙类)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
8、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报告时限(丙类)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向卫生部报告。卫生部对可能造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