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ID:19358809

大小:3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01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_第1页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_第2页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_第3页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_第4页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1·前言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分析化学领域迅猛发展的高新分析技术,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分析专家的注目,在分析化学领域被誉为分析“巨人”,它的出现可以说带来了又一次分析技术的革命。近红外(NIR)谱区是人类认识最早的非可见光谱区,波长范围在0.75—2.5mm之间,用波数表示时则在13330—4000cm-1之间。由于近红外的吸收谱带复杂,谱峰重叠,信号弱,在分析上难以应用,长期以来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十多年来,随着近红外仪器的改良,新的光谱理论和光度分析方法的建立,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使近红外光谱技术成为目前发展最快、最引人

2、注目的分析技术,并以其简单快速、实时在线、无损伤无污染分析等特点,在复杂物质的分析上得到广泛应用。在包括制糖和制药的许多与化学分析和品质管理有关的行业中的应用前景极其广阔。关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制药行业中应用的文献报道越来越多,显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制药领域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红外光谱分析具有的快速实时、操作简单、无损伤测定、不受样品状态影响的特点很符合药物分析的要求。因此,在制药业中原料药的分析、药物制剂中水分、有效成分的分析、药物生产品质的过程控制等方面近红外光谱技术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2·光谱介绍近红外光是介于可见光和中红外光之间的电磁波,根据ASTM(美国试验和材料检

3、测协会)定义是指波长在780~2526nm范围内的电磁波,习惯上又将近红外区划分为近红外短波(780~1100nm)和近红外长波(1100~2526nm)两个区域。近红外光谱属于分子振动光谱的倍频和主频吸收光谱,主要是由于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近红外光主要是对含氢基团X-H(X=C、N、O)振动的倍频和合频吸收,其中包含了大多数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的信息。由于不同的有机物含有不同的基团,不同的基团有不同的能级,不同的基团和同一基团在不同物理化学环境中对近红外光的吸收波长都有明显差别,且吸收系数小,发热少,因此近红外光谱

4、可作为获取信息的一种有效的载体。近红外光照射时,频率相同的光线和基团将发生共振现象,光的能量通过分子偶极矩的变化传递给分子;而近红外光的频率和样品的振动频率不相同,该频率的红外光就不会被吸收。因此,选用连续改变频率的近红外光照射某样品时,由于试样对不同频率近红外光的选择性吸收,通过试样后的近红外光线在某些波长范围内会变弱,透射出来的红外光线就携带有机物组分和结构的信息。通过检测器分析透射或反射光线的光密度,就可以确定该组分的含量。3·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制药业中的应用3·1原料和活性组分的测定药物加工过程中第一步就是原料的鉴定,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后续加工过程的成败于否,而同一类型的原

5、料中多变因素主要是湿度和颗粒大小,近红外光谱在湿度测定中的灵敏度及其适于固体表面的表征的特性,使他能够很快地得到样品的湿度和颗粒大小的信息,然后将原料进行分类。该方法与传统的中红外光谱和湿化学方法相比,检测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药物中的活性组分是药物的核心部分,它是决定药效的主要成分,其质量和含量直接影响药物的治疗性能。如果药剂中活性组分的含量过低,就不能达到应有的药效;若活性组分含量太高,则可能带来副作用,甚至有害人体。因此在药物加工过程中,活性组分的含量和质量必须严格控制。近红外光谱结合漫反射技术可以快速、在线监测药物加工过程中活性组分的含量及其在赋形剂中分布的均匀性,适时调节其

6、含量,得到合适的药剂。此外近红外光谱还可以非破坏性检测成型片剂(包括涂层后的片剂)及胶囊中活性组分的含量及分布,以秒级的时间分析每个包装好的片剂。3·2固体药剂的表征固体药剂是很重要的一类药剂,大部分的口服药都是固体剂,如片剂、胶囊、颗粒及粉末等。以前,人们对这些固体药剂的安全性和药效的关注,主要集中在药物的化学纯度上,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固体的物理性质如颗粒大小、湿度及结晶度等对药物的稳定性、溶解性及在人体内的吸收及生理获得性(Bioavailabiliti)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药物的配方和加工过程中,固体药剂的物理表征就至关重要。近红外光谱在固体药剂物理表征方面的应用是该技术在

7、制药工业中最成功的应用。由于近红外光在固体中的穿透程度较深以及其容易采用反射技术的特点,使他成功地用于固体药剂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如湿度、含量均一性、颗粒大小分布、结晶度及硬度的定量表征。3.3颗粒大小分布固体药剂一般是通过磨碎、混合、成粒、压片或装入胶囊及包装等过程制备的。各种固体原料的颗粒大小及分布均会影响每一步加工过程及最终的产率,因此实时测定和控制每一步加工过程中固体原料的颗粒大小及分布对配方和加工过程都非常重要。由于固体药剂中固体颗粒的大小及分布会影响其安全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