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348361
大小:18.6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1
《如何写法律检索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写法律检索报告 检索报告是在用你的专利起诉他人,法院或者专利局要求出具的一份证明专利有专利性的报告.小编收集了如何写法律检索报告,欢迎阅读。 如何写法律检索报告 毫无疑问,一份好的检索报告劳心费力,花费比检索长两倍的时间制作一份形式精美的报告,其中对于阅读者有价值的内容两句话即可说明白,这样的报告,无论从时间成本还是内容价值来看,都是负分。 我个人一直认为:对于检索,留痕十分必要,报告不是必须。两者的区别简而言之即为:留痕是给自己看的,怎么方便就怎么记录;报告是给他人看的,要从阅读者立场出发仔细斟酌如何让报告更易读。 所以,每一次检索都应做好记录,以你自己最顺手的方式(
2、可以依个人喜好在工作笔记本、A4纸、Word文档或是其他一些譬如workflowy、锤子便签之类的工具上记录,用手机端直接查询的时候不妨每查一步直接截屏)将选定的检索工具和代入检索的关键词、对你有价值的检索结论记录下来,以便后续复核查验以及为再次检索同类问题提供参考,对检索结论的记录以“便捷”为首要原则,自己能看明白即可(譬如记法条可直接记简称并且只记条文号,注明是否支持己方观点)。你自己要通过这种记录搞明白“如何一步一步走到这里”,在别人挑战检索结论时能据理反驳。 我见过的检索报告中,很多人混淆了给自己看的“留痕”和给他人看的“报告”,哪怕结论非常简单,也将用了几个数据库查了几个
3、关键词才找到答案的艰难过程事无巨细地罗列,阅读者需要从头看到尾才明白不过说了如此简单的意见。如阅读者对展示检索过程无特殊要求,我个人不建议将“检索留痕”的过程写入“检索报告”之中,以防增加不必要的阅读负担。 如果检索结论明确且依据相对简单,完全没有必要专门制作一份“检索报告”,简单写明检索结论即可。只有在检索事项众多、法律依据不确定、参考案例指向的结论不唯一时,才有必要将检索结果以报告的形式结构化地组织起来,以方便阅读者快速获取必要信息。 郑厚哲律师在《如何做法律检索》一文中举过一个贴切又有趣的例子:“刚入职的同学容易犯一种错误,做一个法律检索的时候,会把它当做一个学术论文的方式
4、去研究。比如客户和你咨询外资能不能进入某地区设立一个影视公司,刚入职的同学容易按照自己**惯的思路写:什么是影视公司、影视行业是什么样、中资怎样外资怎样、该地区有什么规定,写出好几页的研究报告。如果你作为一个作业交给你的老师,一定是很漂亮的。但是如果把它交给你的指导律师或者客户的话,就会很惨。你要针对他提出的问题,进行检索。相关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然后实践中的操作是什么,告诉他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的跟他没有关系的,他不会有兴趣去看的。” 这个例子揭示了检索报告的致命问题:不论内容价值高低,一味追求全面,冗长的内容反而产生了吃力不讨好的效果。 好的检索报告,一定是以解决不同阅读者的不同
5、问题为核心的。在组织检索报告前,务必要先想明白:“报告给谁看,他最关注什么。” 如果呈现对象为上级,他可能最关注某个法条是否可以扩大解释、推理适用。查询相关法条的立法释义、理解与适用、学者观点、是否借鉴了域外经验等,并查询以此法条为判决依据的相关案例中是否存在扩大化解释的倾向即可。 如果呈现对象为客户,很多时候他们对同类案件的胜诉比率更为关心,这时候你就需要采集一定数量的案例分析样本,看某一特定地域甚至是某一特定法院中法官对某一类案件是否存在倾向性的看法,这时候,做好案例的类型化分析才能解决客户痛点。 如果呈现对象为法官,“个案甄别”可能更为重要。如果你的检索报告旨在说明你找到
6、的某个案例对本案审判具有参考价值,你就要详细比对两案在事实、尤其在可能影响法官心证的细节**实上有什么相同或者相似性,分析为何参考案例的判决结果应适用于本案,这时候,连篇累牍的“法理性说明”或者类型化案例的“数据压势”可能都不必要且不明智,毕竟,没有人说99个案子都这么判了,第100个一定要同它一样。 正是因为每个人对检索结果需求不同,才不会有完美的检索报告模板。诚然,在执业初期,一份全面的模板可以帮助我们核查是否漏检,是否考虑周全,但即便如此,也要时刻避免让模板“牵着鼻子走”的局面:千万不要为了“填满”模板罗列一大堆毫无信息价值的内容;更要记得将模板中没有必要的栏目全部删除清空。
7、模板应为我们服务,而不能反过来让我们被驯化成模板的奴隶。 我个人认为,比“模板”更重要的是特定类型法律依据的展示“要素”,即确保检索结果“精确、完整、可核查”的那些基本信息,这些要素恰似一块块砖瓦,他们的完整程度决定了检索报告这座房屋是否坚固。 法律条文的展示,应列明条文全称、发文机关、文号、是否现行有效、是否被修正(如被修正,列明被哪一法律法规于何时修正)。某一特定条文最好全部引用,如果实在过长且绝大部分内容与待证事项无关,可只列明其中与之有关的相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