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317753
大小:912.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9-28
《毕业设计(论文):立体车库毕业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立体车库毕业设计赵苑文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立体车库毕业设计专业机电一体化姓名赵苑文班级08机电51学号018指导教师孙来为论文题目-22-立体车库毕业设计赵苑文摘要立体车库是专门实现各种车辆的自动停放及科学寄存的仓储设施。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停车难问题己经成为大中型城市的一个普遍现象。机械式立体车库可充分利用上地资源,发挥空间优势,最大限度地停放车辆,成为解决城市静态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本课题以较为典型的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立体车库制造成本和运行效率的双重因素。本文在对国内外车库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了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三层三列式车库
2、结构为研究模型。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就其组成部分而言,可分为三大部分:车库结构部分、传动机构部分和控制系统部分。本文简单介绍了车库的主体结构和特点,对车库的控制系统也作了简单的说明,依据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运行原理,运用力学理论对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结构进行了全面的力学分析,包括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框架结构的强度、横移传动系统中轴的强度和升降传动系统中轴的强度等。在对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控制系统的设计中,采用了先进的PLC控制,运用欧姆龙公司的编程软件编制了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控制系统的程序,并经调试、运行,证明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作为控制系统简单易行。其稳定、可靠、快速、性价比高的
3、特点使得控制系统非常完美。为了使停车设备满足使用要求,根据国家关于机械式停车设备通用安全要求的标准、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实际,在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中使用了一些必要的安全技术,这样保证了车辆的绝对安全,使得整个车库可以安全平稳的运行。关键词:立体车库,控制系统,可编程序控制器,钢结构。-22-立体车库毕业设计赵苑文目录第一章绪论31.1课题的背景和意义3第二章升降横移式立体1.2课题的关键技术及其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61.2.1国外研究现状61.2.2国内研究现状7车库机械部分设计102.1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基本结构102.1.1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简介102.1.2立体车库钢结构设计13
4、2.2立体车库升降横移机构设计212.2.1横移机构设计212.2.2载车板设计242.2.3安全防护机构242.2.4提升机构及轴的设计25第三章立体车库电气控制系统设计313.1电气控制系统整体设计313.2电气系统关键部分设计353.3PLC控制程序设计363.4电气安全装置42第四章结论与展望454.1结论454.2展望45感谢47参考文献48-22-立体车库毕业设计赵苑文第一章绪论1.1课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和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拥有私家车的家庭越来越多,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城市停车状况的尴尬。以北京市为例,截止2006年底,市区仅有公共停车场827处,共计车位5.6万
5、个,仅占市区机动车拥有量的8.5%,停车环境与城市规划的矛盾十分突出。上海的情况也让人无法乐观,仅有的227个地下车库使用面积不足60万平方米,只能满足1.3万辆机动车停放的要求,路边停车渐呈泛滥之势,比例高达64%,而且还有继续上升之势。据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对全国15个大城市停车现状的调查,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与停车位之比平均为4.84:1,这一比值对于渴望“车者有其位”的车主来说,形式不容乐观。停车难产生最主要的原因是城市建设规划上的准备不足。上世纪80年代初期,北京市权威部门对2000年北京汽车发展数的预测仅仅是70万-80万辆,而事实上到新世纪钟声敲响之前,北京市汽车总量则
6、足足比预期多了100万辆,其中私人小客车的数量就高达45万辆。面对迅速发展的城市车流,停车设施建设的落后也就不足为奇。据建设部停车技术开发推广中心介绍,北京市停车设施的“欠账”最保守估计应为20-30%。停车问题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静态交通(车辆停放状态)问题,静态交通是相对于动态交通(车辆行驶状态)而存在的一种交通形态,二者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停车设施是城市静态交通的主要内容,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各种车辆的不断增加,对停车设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如果两者之间失去平衡,城市里就会出现停车难的一系列问题。数据显示,最近几年我国城市机动车辆平均增长速度在15%-20%,而同时期城市停车
7、基础设施的平均增长速度只有2%-3%,特别是大城市的机动车拥有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停车基础设施的增长速度,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并积极探求解决的措施。专家们指出,解决城市静态交通问题,大体分为软硬两种措施。所谓软措施,就是通过政策法规,限制路面停车,提高停车场利用效率,使部分车主更愿意改乘公共交通工具,以减少机动车对停车场的需求。而硬措施,主要包括增建停车场,建设地下及立体停车场、利用其它空间满足停车需求。而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在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