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305773
大小:24.9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30
《来沪青年群体与城市融合度的分析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来沪青年群体与城市融合度的分析研究来沪青年群体与城市融合度的分析研究 内容摘要 城市的生命在于开放,“有容乃大”是我们对待来沪青年应有的姿态。来沪青年的到来,是多元文化和多元人才的融合,保证了上海的发展活力。面对这样一个日益庞大的新上海青年群体,如何关注他们的愿望需求,如何使其适应、融合上海这座城市,如何帮助他们与上海的发展同步和匹配,关系到上海的未来发展。带着这样一种思考,我们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来沪青年群体的现状开展分析研究,以期能为解决来沪青年的“融入”问题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 来沪青年 城市融入 融合度
2、 一、研究的背景与方法 (一)研究背景 根据人口迁移“推——拉”理论,人口从原住地向外流动的动因概括起来不外有两大类,一大类是来自外部的“拉力”,另一类是来自内部的“推力”。就流入地来说,较高的生活水准及较好的发展前景就是“拉力”,而原住地的贫困、落后、机会匮乏就是“推力”。归因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的普遍存在,在这种强大的“推——拉”力作用下,欠发达地区人口开始大规模向发达城市迁流,这种人口流动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生产力合理配置的必然要求。 上海作为一个日益国际化
3、的大都市,随着自身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极为频繁,来沪青年的数量也迅速攀升,面对这样一个日益庞大的青年群体,如何关注他们的愿望需求,如何使其适应、融入上海,如何帮助他们与上海的发展同步和匹配,关系到上海的城市进步、社会管理,更关系到上海的未来发展。为此,我们对来沪青年群体的现状开展调研,以进一步研究探讨来沪青年融入城市社会的路径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以问卷调查为主的方法收集资料,在对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有关理论展开分析。 、调
4、查地选取。本研究选取上海市松江区为调查地。上海市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经济、文化较为发达,流动人口比重大,来沪青年分布比较集中,松江区作为调查地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据2007年上半年最新统计数据,该区来沪人员总量已达73万人,其中,16岁以上青年50万人,占外来总人口的73%。调查时间为2007年8月中旬至9月底,为期一个半月。 2.样本选取。在综合考虑样本代表性的基础上,选取一个街道(社区)、二个镇,分别代表本地区的城乡结合部、工业园区和繁华中心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符合调查条件的对象,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
5、效问卷368份,有效率为87.62%。 3.样本的基本情况。调查对象为外省市来沪青年,平均年龄为25.64岁。其中,男性占52.4%,女性占47.6%;外省市非农业户口占52.4%,外省市农业户口占47.6%,农业户口中经常干农活的占37.3%,偶尔干农活的占41.8%,基本不干的占20.9%;独生子女占20.9%;党员占13%,团员占47.8%,群众占39.2%;未上过学的占0.3%,小学占2.7%,初中占14.4%,高中占33.4%,大专占16%,本科占30.5%,研究生占2.7%;主要流出地为安徽、广东、江苏
6、、浙江四省。 二、来沪青年群体城市融入的现状 问卷中包括了基本情况、生活和工作状况、融入情况、自我认知和社会认同等五个部分。为便于分析,我们把这五个部分划分为三个层次: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这是依次递进的层次,能够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来沪青年的社会融入情况。来沪青年从老家来到上海,首先必须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土作,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和住所,才能在城市中生存下去,经济层面的适应是立足城市的基础;在完成了初步的生存融入之后,来沪青年才能形成与城市人接近的生活方式,才会与城市人进行社会交往和参与城市社会生活,即是来沪
7、青年社会层面的城市融入;心理层面的融入是属于精神上的,反映的是来沪青年对城市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认同程度。 (一)经济层面的融入 来沪青年的流动是把获取经济收入作为首要目的,他们只要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有一份可以维持最低消费的收入,解决了住宿、吃饭等日常必需问题,就有了在这个城市开始生活和立足的资本。因此,有学者把我国进城青年在经济层面上的适应,称之为生存适应。参照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调查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了以下几个主要指标进行分析。 、职业。从行业分布看,松江区来沪青年从事的行业以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为主
8、,其中从事制造业的占66.8%,从事社会服务业的占15.2%,从事餐饮业占9.1%,其他行业占8.9%。从工作单位性质看,私营企业(8人及以上)占多数,占65.1%,其后依次为个体工商户占10.5%,外商独资占7.8%,合资占6.4%,国营企事业占3.6%,集体企业占3.3%,港澳台资占2.4%,居民家庭占0.6%,党政机关占0.3%。从找工作的途径看,4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