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287265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8
《初一角的度量教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初一角的度量教参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角度计算中的进位制问题、互余与互补的概念;难点是互余与互补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熟练掌握角的度量的相关知识可以为进一步研究相交线、平行线打下基础. 1.度、分、秒的互换:如果一个角比1°还小,那么怎样度量它的大小?为了更精密地度量角.我们把1°的角60等份,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又把1’的角60等份,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即1°=60’,1’=60’’.这表明角的度、分、秒是60进制的,这和计量时间的时、分、秒是一样的.例如:∠α的度数是32度48分5
2、1秒.记作∠初一角的度量教参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角度计算中的进位制问题、互余与互补的概念;难点是互余与互补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熟练掌握角的度量的相关知识可以为进一步研究相交线、平行线打下基础. 1.度、分、秒的互换:如果一个角比1°还小,那么怎样度量它的大小?为了更精密地度量角.我们把1°的角60等份,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又把1’的角60等份,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即1°=60’,1’=60’’.这表明角的度、分、秒是60进制的,这和计量时间的时、分、秒是一样的.例如:∠α的度数是3
3、2度48分51秒.记作∠α=32°48’51’’.除法过程中,要注意度、分、秒是六十进制的,要把度的余数乘以60化为分,继续除得精确到分,把分的余数乘以60化为秒,继续除得精确到秒的近似值. 2.若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若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理解这两个概念,要把握以下几点:(1)必须具备两个角;(2)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定值:互余两角的和是,互补两角的和是;(3)与两个角的位置无关,只考虑两角间的数量关系. 3.结合小学已经学过的概念,说明小于平角的角可以按照大小分成三类.分类的思想对于科学研究比较重要.要按照某种
4、特征进行分类,例如按照大小、按照轻重,等等.分类要不重不漏.就是说,在把一群事物分类时,要使其中的每一事物都归入某一类,不能无类可归(不漏),并且只归入某一类,不能既归入这一类,又归入另一类或另几类(不重).这里只是初步渗透分类的思想,以后还要遇到分类,如三角形的分类. 三、教法建议 1.本节的教学内容中,对分类的数学思想加强了要求,由于分类的思想不是第一次出现,因此,可以简单进行小结,使得学生能够加深认识.使学生自己能对一些事物进行分类. 2.在角的内容中,对角的进位制要加以重视,因为这是与十进制不同的进制,以后由于不同的需要还会遇到不同的进制,在这里
5、讲清楚后,以后再遇到,就会感到自然了.同时对于60这个数的特点进行分析,使学生对角的一些运算能很灵活. 3.角的单位中的大、小单位的互化比课本的要求要高,应该尽可能的掌握. 4.本节在对学生活动的安排上,时间可多一些,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酌情安排.在安排学生自己出题时,应多加鼓励,尽量用学生自己出的题.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定义. 2.掌握有关补角和余角的性质. 3.应用以上知识点解决有关计算和简单推理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例3的讲解,培养学生用
6、代数方法解几何问题的思路. 2.通过有关余角、补角性质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互余、互补角性质的推导,说明事物之间具有普遍的联系性.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互余、互补的演示,使学全体会几何图形的动态美,通过性质的推导,使学生初步领略几何逻辑推理的严密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引导发现、尝试指导相结合. 2.学生学法: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与主动发现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角的概念及有关余角、补角的性质. (二)难点 有关余角和有关补角性
7、质的推导. (三)疑点 互余、互补的两个角图形的位置关系. (四)解决办法 对重点、难点,应巧妙引导学生去发现,通过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对疑点,由学生思考并讨论,互相叙述“为什么”并相互纠正,同时,由教师进行逻辑点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三角板、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活动的方法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2.通过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出互余、互补的定义,并通过两个练习对定义加以巩固. 3.通过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并相互叙述,最后教师加以点拨的方法完成第一个性质的逻辑推理,
8、其他性质由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模仿完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