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技术分析报告.do

2007年中国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技术分析报告.do

ID:19282256

大小:1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27

2007年中国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技术分析报告.do_第1页
2007年中国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技术分析报告.do_第2页
2007年中国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技术分析报告.do_第3页
2007年中国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技术分析报告.do_第4页
2007年中国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技术分析报告.do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7年中国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技术分析报告.do》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7年中国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技术分析报告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验中心一、我国计算机病毒疫情网上调查简介自从2001年4月,由公安部主办了我国首次计算机病毒疫情网上调查工作以来,今年已经是第七次调查活动。每次调查活动,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和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验中心以及国内、外各病毒防治产品生产厂家和计算机用户都积极参与。并且从第三次疫情调查活动开始,各地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和国家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也参加了调查活动,调查内容也从计算机病毒疫情拓展到网络安全状况。由于近两年来,针

2、对网上银行的攻击事件日益增多,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也首次参加了调查活动。通过调查,全面了解、掌握我国目前网络安全现状,存在的问题,同时了解当前计算机病毒的种类、感染比例、分布情况和病毒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次调查活动都极大地推动我国信息网络安全的发展,调查分析报告对提高我国信息网络安全水平具有指导意义。二、我国当前面临的计算机病毒疫情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的计算机网络继续保持较为平稳的态势,没有出现大规模网络拥塞和系统瘫痪事件。但是,我国发生了影响较大的“熊猫烧香”等病毒事件,病毒的趋利性进一步增强,网上制作、贩卖病毒、木马的活动日益

3、猖獗,利用病毒木马技术进行网络盗窃、诈骗的网络犯罪活动呈快速上升趋势,这些情况进一步显示计算机病毒新的发展趋势。1、我国计算机用户病毒感染情况截至2007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从2001年的2650万激增到目前的1.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的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而我国计算机病毒感染率在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后,今年又出现较大反弹达到91.47%。在受病毒感染的用户中,自从2001年以来,感染病毒3次以上的用户超过56.65%,特别是2003年,感染病毒三次以上的用户数量有较大增长,曾经达到83.67%。2005年三次以上感

4、染率为60.82%,2006年为52.16%,今年为53.64%,虽然没有较大增长,但还维持在较高水平。在2001年的5月份,2001年的10月至11月份和2002年2至4月份出现病毒感染的高峰。在这三个时间段中恰好是“欢乐时光”病毒、“尼姆达”病毒、“求职信”病毒和GOP等病毒的高发期。自从进入2003年以来,计算机病毒即出现异常活跃的迹象。1月25日,全球爆发“蠕虫风暴”病毒(SQL1434),3月25日,又爆发了“口令蠕虫”病毒,(Dvldr32),5月份出现了“大无极”病毒变种,2003年8月份全球计算机网络遭受了“冲击波

5、”病毒的袭击。在2004年的5月份,又出现了“震荡波”病毒。因此从病毒的时间分布图分析,在每年的第二季度还是重大病毒的高发期。2005年,计算机病毒呈现出较为稳定的趋势,没有出现造成网络大范围瘫痪的病毒事件。2006年继续保持这种趋势,但是病毒发展出现另一种新趋势——趋利性增强。2006年5至6月份相继出现针对银行的木马、病毒事件和进行网络敲诈活动的“敲诈者”病毒。自2006年11月至今,我国又连续出现“熊猫烧香”、“仇英”、“艾妮”等盗取网上用户密码帐号的病毒和木马。病毒制造、传播者利用病毒木马技术的进行网络盗窃、诈骗活动,通过

6、网络贩卖病毒、木马,教授病毒编制技术和网络攻击技术等形式的网络犯罪活动明显增多。严重威胁我国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制约我国网络银行的普及应用,网上治安形势非常严峻。2、病毒的主要危害和发展趋势自2006年以来,随着病毒破坏性的变化,病毒破坏性调查项目增加了“密码、账号被盗”选项。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密码被盗占调查总数的13.12%,2007年增长为14.24%。我们将此项归并到“其他选项”中,然后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各选项数据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有“其他选项”与往年数据有很大差异。这是由于当前木马、病毒很多具有盗窃用户敏感信息

7、的特点,并且犯罪分子将木马、病毒和相关技术作为从事网络犯罪活动的主要工具和手段。从病毒造成破坏的情况来看,浏览器配置被修改、数据受损或丢失、系统使用受限、网络无法使用、密码被盗是病毒的主要破坏方式。近年来病毒功能越来越强大,不仅拥有蠕虫病毒传播速度和破坏能力,而且还具有木马的控制计算机和盗窃重要信息的功能。自2000年以来,由于病毒制作者本着一切向“钱”看的原则,为了获得经济利益纷纷开始制作各类木马,一时间网上木马横行,几乎每一款网络游戏、每一家网上银行都有专门的木马相对应。木马数量明显上升。然而,2006年“熊猫烧香”这一复合型

8、病毒的出现改变了病毒制作者的想法,他们发现利用蠕虫的传播能力和多种传播渠道,可以更快更多的帮助木马传播,从而攫取更大的非法经济效益。“熊猫烧香”病毒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感染了数以万台机器,疯狂下载、运行各种木马程序,给被感染的用户带来重大损失。继“熊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