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公园实习报告

地质公园实习报告

ID:19282131

大小:4.28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30

地质公园实习报告_第1页
地质公园实习报告_第2页
地质公园实习报告_第3页
地质公园实习报告_第4页
地质公园实习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质公园实习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绪言:暑假期间,为了丰富我们对地质的认识,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地质实习,这将会使我们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从而让我们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实习的目的:通过野外实践教学,了解常见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认识常见的地质现象,如断层、褶皱,了解各种地质作用,近一步充实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河流的地质作用及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了解海洋地质作用及海岸地貌特征。进一步充实课堂所学的地质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各种地质作用、地质现象,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以地质学发展变化的观点进入地质科学的实验室-----大自然。实习任务:认识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包括三

2、大岩中常见岩石的野外认识,不同类型地层的接触关系,判断褶皱和断裂构造,以及对风化构造、河流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岩浆作用等地质现象的了解,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地质知识。地质课程的野外教学实习实质就是现场地质教学,效果会更直观、更生动。一、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1.1实习区位置与交通这次我们的实习目的地是秦皇岛地质实习基地。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芦龙县和青龙县,总面积约7812.4km2。市区长50km,宽6km,全市海岸线总长126km,是一个狭长带状滨海城市。北倚燕山,南临渤海,西隔缸山与碣石山遥望,东越长

3、城与辽宁省绥中县毗邻。柳江村位于石门寨西南4km处,由晚太古代绥中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构成高耸的盆地周边,以上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构成低洼的丘陵和平原状的盆形地貌,即柳江盆地;从地质构造角度看,是一个西翼陡东翼缓的比较宽缓的向斜构造,故又有人称其为“柳江向斜”。柳江盆地中国北方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岛市区28km,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东、南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的陡峭山岭所包围,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

4、低处为东南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米。盆地中西部岩浆岩分布区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东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在160---300米,并且多孤山,少线性山脊。盆地内主要水系为大石河,大石河由西北东南方向纵贯盆地,出盆地后于山海关西侧注入渤海。其他的河流有汤河、戴河和洋河,均为入海水系。实习区以丰富多彩的地质现象及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地质教学实习基地。每年都吸引全国各地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性质的地质实习,实习区有地质学家摇篮的美称。1.2气候特征本区属暖湿半湿润季风带华北型大陆性气候区。气温:历年平均气温为10.5℃,元月最冷,最低为-21.5℃,冬季

5、平均-7℃,7月最热,最高39.9℃,夏季平均为25.7℃.降水:多年平均695.5mm,最大1273.5mm,最小为320.1mm,降水集中在7-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75%.冬季降雪稀少蒸发:多年平均蒸发量1646.3mm是降水量的2.3倍.蒸发量最大月份是5月,可达234.0mm。1.3地形地貌1.3.1基本介绍在实习区内未见太古界古老的变质岩系出露。下元古界变质岩系广泛分布于柳江盆地外围和山海关、海滨一带。区内缺失中元古界。上元古界及其以晚各时代地层,广泛出露于柳江盆地范围内。柳江盆地为一不对称的向斜构造。在盆地范围内,出露的最古老地层为上元古界青白口系,缺失上元古界震旦

6、系。古生界地层在盆地范围内广泛发育,地层特征属典型的华北地台型,其发育情况与华北其他地区基本相同,缺失中、上奧陶统、志瘤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中生界以陆相岩和岩浆岩为特征,缺失下、中三叠统和白垩系。新生界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集中在区内的河谷地带。1.3.2喀斯特地貌溶沟与石芽是一种规模较小的地表岩溶地形,在砂锅店和东部落一带的石灰岩中发育完好。这里的石芽一般高1.5m左右,远远望去,很像雨后春笋,挺立于地表。石芽间的凹槽称为溶沟,溶沟中分布有少量的岩溶堆积物。溶沟是地表流水沿石灰岩表面的裂隙流动,不断对石灰岩进行溶蚀所形成的,随着溶蚀作用的不断进行,灰岩中的缝隙不断扩大,其沟通性亦

7、越来越好,因而加速了地表流水的循环,岩石作用愈加容易进行。随着溶沟的不断发生发展,其规模愈来愈大,介于其间的石芽渐渐显露于地表,形成了现在的地表岩溶景观。喀斯特水沿可溶性岩石的节理、裂隙进行溶蚀和冲蚀所形成的沟槽间突起与沟槽形态,是喀斯特区山坡上和盆地里常见的一种凹凸不平的地形。水的溶蚀和冲蚀,以及植物的作用,使岩石层面和节理处开始形成微小的沟槽,以及加深扩大的沟、小盆、斗和不规则坑等,统称为溶痕。溶痕加深成为沟槽形态,称溶沟;沟槽间的突起称石芽。溶沟宽十余厘米至2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