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

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

ID:19281591

大小:21.9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30

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_第1页
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_第2页
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_第3页
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_第4页
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摘要: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和国家提出的发展目标,也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它要求我们适应新的社会结构、利益、矛盾的变化,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实事求是地分析法治建设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建立一套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长效机制,而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尤其必要。关键词:完善人民调解制度构建和谐社会一、完善人民调解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司法部门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法治建设的巨大成就勿庸置疑。但是,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企业转制的背景下,各

2、种社会矛盾与纠纷在法律层面上的表现较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突出,在传统社会纠纷解决体系和社会治理方式趋于失效之际,诉讼成了人们解决纠纷的最主要途径,“诉讼爆炸”,案件数量剧增,司法机关有限的资源只能疲于应付,单纯依靠法律手段的社会效果不理想。同时,诉讼成本过高,司法机关解决纠纷、平衡社会利益的能力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之间仍有差距。大量的纠纷如果不能被合理、规范、系统、实效的机制所消融,一些非正常的渠道就会应运而生,从而危害社会稳定。社会多元化和文化多元化要求纠纷解决手段的多样化,诉讼只是最后的手段,在解决各类纠纷时应当优先考虑其他非诉讼方式。调解作为一种纠纷解决的非诉讼方式在我国的法制

3、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改革开放初期也是如此。根据法律年鉴的资料统计,在0世纪0年代,我国调解与诉讼的比例为10:1。在美国,向法院起诉的案件中有0%-95%都是通过调解等方法加以解决或在审判前撤回的。面对着“诉讼爆炸”的挑战,199年美国通过了《替代纠纷解决法》,鼓励成立民间调解组织和“社区调解中心”。古今中外的实践表明,调解具有重构国家与社会,民间秩序与国家秩序关系,消减法治危机和增进纠纷解决的多样性等重大作用。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有必要建立起以调解为主的纠纷解决机制,逐步实现纠纷解决方式的社会化,而不是司法化或行政化。根据主持调解的主体和机构划分,调解应包括民

4、间调解、法院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人民调解等等。本文主要以人民调解制度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制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人民调解制度的历史沿革人民调解制度起源于历史上的民间调解,是在对旧的民间调解进行扬弃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用调解的方式平息民间纠纷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官制中设有“调人之职”,“司万民之难而谐合之”,即设有专门负责调解事务的官员。此后历经各朝各代,直至民国,调解一直在基层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平诉息讼”、“以德教化”的作用。人民调解制度萌芽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最早是在广东海丰农民运动中产生的,农会设立的仲裁部,行使调解职能

5、。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调解制度得以较快发展,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性组织的法律地位及其主要职能被宪法等法律、法规所确认,使“调解”在中国不仅成为一种纠纷解决的技术或方式,更成为社会治理的一种制度性或体制性存在。人民调解制度的法律社会学分析在法律制度的选择与构建时运用社会学方法,可以让我们把看似纯粹的法律问题,置身于宏大的社会背景中去考察、评估和判断。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分化和整合是人类社会的两个恒久不变的主题,目前,中国社会多元利益的分化与社会分层随着社会转型已经凸显,计划经济下的单一格局被打破,呈现出社会结构、社会利益多元化的趋势,人的差别与多样性前所未有

6、地增加。“差别?对立?冲突?妥协”,是社会矛盾与纠纷产生和消弭的合理轨迹,最终使不和谐状态归于和谐状态。因此,和谐社会应当是在相互冲突的多元社会利益中的整合、协调的过程,是一种人与人和平共处、有序互动的社会模式。这也是法治较为发达国家的经验总结,“英国法治的成长表明,自由法治只有在各种异质要素相生相克、共存共荣的多元社会中才能形成并得以维续”。和解是一种基于不同利益角度的合作,而以人民调解为主要载体的第三方调解,可以能动地调整社会冲突,引导当事人采取和解的方式来达成妥协,将相互冲突的价值诉求引向理性的、健康的发展方向,营造宽容、和解、共生的社会生态。社会学研究表明,依靠外力形成

7、的社会秩序并不稳定,真正的和谐是由内而外的,需要社会成员共同价值观的内化,从而实现自觉和自律。人民调解制度的法律经济学分析法律经济学的代表人物、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认为,能使交易成本最小化的法律是最适当的法律。另一位芝加哥学派的大师波斯纳认为,“效率既正义”,法律对正义的诉求不应以损害效率最大化和财富最大化为代价。“无论审判能够怎样完善地实现正义,如果付出的代价过于昂贵,则人们往往只能放弃通过审判来实现正义的希望。”诉讼高成本会挫伤人们参与诉讼的积极性。而且,法制的运行如果耗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