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析《左传》中梦境的意义及对后世作品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左传》中梦境的意义及对后世作品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左传》 梦境 政治 社会生活 论文摘要:《左传》中有较多关于梦的记述,而且其中对梦境描写几乎涉及了春秋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是《左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对《左传》的梦境描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求了梦境在《左传》中的具体体现和特征以及分析了记梦在春秋社会中的运用情况,再次从语言、结构等方面总结《左传》梦境描写的文学特色,最后阐述了《左传》梦境描写给后世文学作品带来的深远影响。 编辑。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也是我国
2、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共18万字。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的记述和评论。但是《左传》由于它的成书时代较早,因此又是一部好预言因果休咎,以卜筮为征验,有着比较浓厚的迷信色彩的作品。韩愈就曾评价说“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所谓“浮夸”其实就是指《左传》中那些前知的预言以及其中的占卜、梦验等情况而言的。本文着重探求了梦境在《左传》中的具体体现和特征,以及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影响。
3、 一:《左传》当中多梦境描写的原因 根据历代学者对《左传》全书进行过的粗略统计,所写之梦有二十七个之多,而且每一位重要君王在位时都涉及梦境的叙述。其中做梦人的身份更是上至君王、诸侯,下及平民、奴隶、小臣等,诸色人等,无所不包。其实对梦境的描写是预测术的一种,也就是梦占,是根据梦中所见的兆象预测人事吉凶的方术。梦象没有一般物象的现实存在,但确能给人留下如亲眼目睹般的记忆。因此使古人产生了存在着独立于肉体之外的精神体的意识,以致形成梦象是“天”及已故先祖之灵对人的启示的观念,并由此形成了占梦迷信。那位什么《左传》当中有如此多记录梦
4、境的描写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民族性格、心理作用的原因,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宗教观念影响的结果。 首先探其渊源,占梦应该是从古代原始社会就开始的一种巫术,我们现已知道,古人很早就将梦神秘化并在“巫”的解释下开始了对梦的迷信和臣服,甚至把梦的重要性上升到可以决定国家大事———祀与戎的高度。统治者往往将自己的梦由具有“史”性质的“巫”来卜筮吉凶,虔诚地遵循卜筮的结果行事并在典册中记载下来,甚至有意识地利用梦的解释来宣扬天命,巩固其统治。这在先秦的典籍中屡见不鲜。如”《诗经·小雅·无羊》:“牧人乃梦,…大人占之。”《诗经·小雅·
5、正月》:“召彼故老,讯之占梦...”从《周礼·春官》中我们知道周代有专职占梦官并有“三梦之法。”周人对占梦和梦的分类都有具体细致的规定:“占梦,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一曰正梦,二曰恶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季冬,聘王梦,献吉梦于王,王拜而受之。乃舍,萌于四方,以赠恶梦。”因此《汉书·艺文志》说“:众占非一,而梦为大,故周有其官。”由此可见周人占梦有专职占梦官八名,根据占卜、天象、阴阳五行以及数理等因素对梦进行占断。而《左传》中见不到专职占梦官,或本人或大夫都可对梦进行占断预言
6、。 据清代学者汪中考证,先秦史官除了记述人事外,各种有关“天道、鬼神、灾祥、卜筮、梦之备书于策者”,都属于“史之职也”。这也就是说,“记梦”在先秦本来就是史官的职责之一,因此,在《左传》中出现大量关于梦的记述是完全正常的。 其次,《左传》作者对大量梦占预言有时是出于渲染人物的传奇色彩、丰富和突出人物性格的需要。由于作者受当时科学文化水平低的限制,他尚存有强烈的宗教信仰鬼神观念以及对神秘的梦充满崇拜和敬畏。将《左传》中重要人物的梦境进行应验描写,不仅是出于对神灵的敬畏,更是在维护和宣传着当时的宗教信仰等社会意识,是巩固社稷的上层
7、建筑的需要。而这样做的客观文学作用则是使人物具有了传奇色彩。因此最终认为《左传》多梦境描写的主要原因的确是受我国民族性格、心理作用,等观念影响而导致的结果。 二:梦描写在《左传》中的内容和作用 推动情节发展、预言结局的催化剂 《左传》好预言,《左传》预言的方式,一般有如下几种或是借某些人物之口,预言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的命运或是以天象和妖异灾变及其占验作为事件发展的前兆。而通过梦境与梦象揭示情节发展或人物命运的结局,也就是上述文章所说的梦占,这是左氏常用的手法。《左传》二十七梦,记梦的的内容大概有六种,分别与祭祀、子嗣、死亡、战
8、争、复仇、婚姻有关,且绝大部分都有预言的性质,读者可以发现,《左传》前文记梦,后文则必述其验。梦在《左传》中也是情节发展推至高潮的催化剂,某些不应有的情节因它而展开了,某些不应发生或本应发生的历史事件都以它为口实而出现了。作者抓住了梦与现实的某些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