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新创造

浅析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新创造

ID:19245976

大小:30.39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9-30

浅析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新创造_第1页
浅析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新创造_第2页
浅析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新创造_第3页
浅析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新创造_第4页
浅析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新创造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新创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新创造摘要〕毛泽东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命运问题,取得了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他揭示了命运范畴的内涵,论述了中国的命运的主体矛盾,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掌握命运的方法,指示了各社会主体处理国家命运和本主体命运的关系的原则,实际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掌握论”。  〔关键词〕毛泽东;命运范畴;主体矛盾;命运掌握论      毛泽东在他的著作中,多次提出并论述了“命运”范畴;而非显性地说来,他还广泛涉及“命运”范畴的内涵和真谛,命运掌握的原理和方法。毫不夸张地说,毛泽东的“命运掌握论”是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新开拓和新创造。    一、对“命运”范畴内涵

2、的揭示  浅析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新创造摘要〕毛泽东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命运问题,取得了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他揭示了命运范畴的内涵,论述了中国的命运的主体矛盾,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掌握命运的方法,指示了各社会主体处理国家命运和本主体命运的关系的原则,实际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掌握论”。  〔关键词〕毛泽东;命运范畴;主体矛盾;命运掌握论      毛泽东在他的著作中,多次提出并论述了“命运”范畴;而非显性地说来,他还广泛涉及“命运”范畴的内涵和真谛,命运掌握的原理和方法。毫不夸张地说,毛泽东的“命运掌握论”是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新开拓和新创造。    一、对“命运

3、”范畴内涵的揭示    中国和西方自古以来的哲学家中,有不少人直接地研究了“命运”范畴,给出了这样那样的定义。但是,马克思和他在欧洲的后继者们却未面对“命运”、论述“命运”,只有生活在国情极为复杂的现代中国、研究着中国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探索着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轨迹的毛泽东才能提出“命运”范畴,一步一步地揭示着“命运”范畴链条上的各个逻辑环节,接近于下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定义。回读毛泽东的一系列著作,“命运”范畴中所包含的以下逻辑环节就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命运”范畴内容链的前提性环节是“实践的客观条件系统”,毛泽东称之为“国情”  中国的命运如何,首先取决于中国的国情。毛泽东

4、指出: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而前途问题、转变问题,正是命运问题。解决命运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正在于以“社会的性质”为内容的“国情”。按照这个观点,今天我们可以说,未来的中国是现实的中国的一种发展,我们对现实中国的国情有全面的认识,我们才能掌握未来中国的命运。  (二)“命运”范畴的第二个逻辑环节是现实中包含的多种可能性,毛泽东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新概念:“客观可能性空间”  命运之所以存在,较为直观地看,那是因为现实事物的未来发展具有不确定性,深入一步分析,便知这种不确定性来源于现实中的多种可能性

5、的并存。毛泽东在诠释“国情”的同一篇文章中,对造成中国革命前途不确定性的多元可能性做了分析。他强调:在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现实社会中进行革命,它的全部结果是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又一方面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从而造成两条可能的道路: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由于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的发展,加以国际环境的有利,便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最后结果,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实现社会主义的前途,不能不具有极大的可能性了。“命运”就是多种发展可能性之间的博弈。博弈的出发点是现实中的每一种可能性都有其转化为现实性的几率。毛泽东恰重视这个几率问题。他在上面说的“极大的可能性”就是几率趋“1”的可能性;

6、与此相反,应是极小的可能性,即其实现几率趋于“0”的可能性。在这两极端之间,分布着从0到1的开区间的不同几率的各种可能性。人民作为主体,其博弈的实践就在于避免最坏的可能性变成结果、争取最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他在一篇文章中非常明确地这样说:“向着最坏的一种可能性作准备是完全必要的,但这不是抛弃好的可能性,而正是为着争取好的可能性并使之变为现实性的一个条件。”〔1〕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到,毛泽东在实质上已形成“客观可能性空间”的思想。这一思想指出:并存的诸可能性,在质上存在性质、方向、价值的差异,在量上存在实现几率的差异,差异之统一,构成一个“空间”。“客观可能性空间”这一新概念在逻辑次序

7、上虽后出,但内涵上却深化了“实践的客观条件系统”的概念,对于理解“命运”范畴的不确定性和方向性至为关键。  (三)“命运”范畴内容链的下一个逻辑环节是人面对多种可能性必须作的主体选择,毛泽东把它称为命运的“掌握”  毛泽东的哲学是主体性哲学,是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它坚持实践条件的客观性和实践者的主体性的统一。他曾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者应当了解主(体)客(体)统一之辩证法性质;在这种统一中,最重要方面是能动性。他还指出:主体能动性与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