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245758
大小:19.1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30
《浅析会计“舞弊”行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会计“舞弊”行为摘要舞弊与单位的财务会计活动相伴相随,是主观的故意行为,具有隐瞒性、欺骗性的特征,其作弊手段五花八门。舞弊的存在,将带来严重的危害,他在严重侵蚀国家财产的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着破坏作用。为此,打击舞弊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通过分析舞弊的表现形式和作弊手段,揭示了舞弊者期望非法获取不当之利的本质,提出预防舞弊的建议。关键词舞弊;表现形式;作弊手段;预防措施1舞弊的定义针对会计报表来说,舞弊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根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
2、第二条,“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舞弊和错误不一样,他是主观的故意,具有隐瞒性、欺骗性。舞弊的存在,表明单位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或薄弱环节,如不实施有效的措施加以制止,将可能给单位带来更大的损失。因此,舞弊涉及的金额不论多大,其性质都是严重的。2舞弊的主要表现形式舞弊最基本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了单位的利益而进行的舞弊;另一类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实施的舞弊[1]。不论是哪种舞弊形式,舞弊者的直接目的都是期望获取不当之
3、利。具体来说,舞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伪造、变造会计资料。主要指行为人伪造帐证。如有意使用不真实的收入凭证虚列利润、或有意使用不真实的支出凭证套取现金。(2)侵占资产。主要指行为人利用接近财物的职务之便,侵占自己保管或经营的财物。如保管物资时盗取和挪用实物等。(3)隐瞒交易事项的结果。主要指行为人不如实反映交易事项的结果。如以物易物隐瞒差价、截留已收回的应收款项、多列销售折扣和折让、转移收入等。(4)记录虚假的交易事项。主要指行为人无中生有,凭空捏造交易事项,以粉饰财务状况或贪污钱财。如虚列费用、损耗
4、、坏帐、销售等。(5)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主要指行为人事前预谋,为了隐匿亏损、夸大成绩或为了偷税漏税,使用不恰当的会计政策。如采用收入与费用不配比任意调节利润、违背历史成本而高估资产、将收入化整为零逃避税收等。(6)蓄意使用与事实不符的会计政策。主要指行为人为了掩盖事实真相,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核算采用不一致的会计政策。如会计核算采用的是快速折旧法计提折旧,而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则是用平均折旧法计提折旧等。3舞弊的举例作弊手段五花八门、花样众多,尤其是策略性舞弊手段因其隐蔽性更具有欺骗性和危害
5、性。为揭露本质,现以“假公济私”、“损公肥私”、“暗渡陈仓”为例说明舞弊的主要表现内容。1、“假公济私”主要表现有:借会议、出差、学习之机,游山玩水,公费旅游。借指导工作、现场办公为名,向所辖单位索取财物。借单位购买材料、办公用品之机,私购货物,计入单位货款。借单位接待、攻关宣传之机,大吃大喝、挥霍浪费,中饱私囊,或向领导大批送礼,个人换得物质利益或职务权利。2、“损公肥私”主要表现有:在采购物资时,舍近求远,舍优求次,甚至不惜高价购买对方货物,以捞取回扣、提成等私利。在销售产品中,以优充次,以贵抵贱,甚
6、至少计数量,少计价格等,以换取回扣、提成等私利。在验收材料或者检验产品时,对数量、质量问题视而不见,以换取红包等私利。在物资保管中,暗示他人偷拿财物,甚至内外勾结,盗取财物,个人捞取私利。在开具购货发票时,以按比例提成为条件,要求对方高开货款,以便回单位全部报销,甚至购买发票向单位报销,骗取私利。在审批项目时,对不符合条件者大开绿灯,以换取劳务费、信息费等。3、“暗渡陈仓”主要表现有:名为损耗,实为窃取。将途中物资、库存物资变卖或转移,以被盗或自然损耗等名义报帐。明为次品,实为正品。持次品处理报告或次品领
7、取单,冒领正品,或将正品以次品名义销售。名为修理,实为谋私。将正常运转的汽车、机器、设备、器具等资产,以损坏为由予以修理,同修理人员暗分修理费用。如某单位司机经常以“车坏”为由,到修理部修车,有时是将正常零件换下变卖给修理部,有时是根本不加修理私开修理费。明为处理废旧物资,实则变卖正常财产。借处理废旧物资的机会,将正常设备夹带进去,或者将废旧设备更换内脏,持“报废通知单”骗过门卫。明为赠人,实为送己。经手人员在购买礼品实物时,多购礼品,占为己有,或者借赠送之名,将物品侵吞,或者以单位公款购礼送出去,将对方
8、回赠礼品占为己有,从而使单位公物暗中落入个人私囊。4舞弊的危害性和发展趋势舞弊作为一种不良的经济现象,它和腐败一样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社会顽疾”[2]。舞弊使会计报告大面积失真,审计报告大范围失实,它在严重侵蚀着国家财产的同时,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也起着破坏作用。为此,世界各国都已高度重视舞弊的研究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对策,打击舞弊已成为共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舞弊的表现形式也逐渐地发生着变化。首先,随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