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243029
大小:29.26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9-30
《宰相制度,积极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宰相制度,积极意义 篇一:浅析中国古代宰相辅政制度及对政治稳定性的影响 浅析中国古代宰相辅政制度及对政治稳定性的影响 郭奇 摘要:中国古代宰相辅政制度是君主专制制度之外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它造就了中国古代的许多伟大的政治家,同时也制造了许多伟大人物的历史悲剧。这就说明中国古代宰相辅政制度是一种复杂的制度,是值得人们继续深入发掘和思考的。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宰相辅政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一种集中体现,它不仅仅是为了处理繁琐、庞杂的政务而设计的制度,更是一种为了政治运行的整体稳定而设计的一种安全阀。 关键词:宰相君权制度稳定性 国家形成以后,政
2、治制度作为一种统治社会的基础和架构是无可替代的,而政治制度本身从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宪法的基本作用,那就是一切法律制度的根源。那么,可以认为中国古代的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政治制度的构建以稳固自身的统治,而君主专制的政治本质让君主最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责任,但是诸多纷繁复杂的政务是不可能仅仅由一个人进行处理的,那么在皇权至高无上的基础上设立宰相辅政制度,以此减轻繁重政务对皇帝的压力,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政府的执政效率。由于封建社会政治的专制本质,权力过分集中将会导致许多弊病,而宰相作为皇帝之外的行政系统对政治稳定性的影响也是明显的。 一中国古代宰相辅政
3、制度及其制度分析 辅政制度其实由来已久,在奴隶社会政治制度中就存在所谓贵族辅政制度,此时的政治体制依旧需要在君主之外的 另一种政治力的介入和辅助,而这一政治力就是君主身边值得信任的阶层即贵族阶层,最为典型的就是“周公、召公二相行政”。在奴隶社会逐渐转变为封建社会时,贵族辅政制度不仅在作用上逐渐窄化,更在目的实现上出现了明显的问题。首先,辅政制度不仅仅是一种减轻政务压力的措施,同时会对君主权力进行平衡,如果打破贵族垄断权力的模式,则更能缓解社会向上流动诉求的压力;其次,辅政制度的出现并非简单的形式化,而是实际发挥提升政令执行的作用,那么人才的选用则不能仅仅局限在
4、某个阶层,而是应该唯才是举。宰相辅政制度就是应运时代而产生的,宰相最早是指在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它的人选一般不会局限在某个阶层,因此常常出现宰相出自寒门,相对而言这也是中国古代政治中的一种公平的象征。一般而言,宰相的独立性还是很明显的,最重要的宰相府人事权一般就由宰相本人决定任免,皇帝是很少干预的,正所谓“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1]。宰相的出现实际上是古代社会皇权面临挑战的一种妥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统治者为了将矛盾分解化、规避化的一种反映,当朝廷政策出现巨大失误或是引起民众强烈反对时,换宰相可以起到比较大的平复矛盾的作用。
5、春秋战国时期是由贵族辅政制度向宰相辅政制度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产生了门客这一特殊的群体,门客实际上就是宰相为自己辅政工作所选用的人才,在一般情况下皇帝是不会干预门客的归属,门客的大量聚集最终建立了宰相辅政制度的早期形式“开府”。开府意味着宰相逐渐从以个人为元素的最高行政长官,变为一个中央政府的完整系统,例如秦汉时期的“三公”均为宰相职,也就是说丞相、 御史大夫及太尉行事将皇帝以下的最高行政权进行了分割,这种分割实际上在秦汉之后一直存在,譬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更为多样化,相国、丞相为二相,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为八公,都可以开府辅政,
6、但权力大小则取决于他们个人的政治军事势力。[2]这些实际上都说明了宰相辅政制度是一种先进的政治制度,有利于推动中国古代的政治平衡。实际上宰相开府辅政制度只是宰相辅政制度的前期形式,在我看来实际上是宰相辅政制度正常化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基本上是在秦汉至隋唐之前,正如前秦权臣姚兴说“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3]。已经充分说明宰相开府辅政制度已经发生了变异,可以称之为宰相开府执政制度了。开府辅政实际上是在皇帝的决策下进行针对具体问题的执行,有灵活性但必须在皇帝确定的原则下行事,秦朝的丞相权力就已经足以形成所谓“一人之下,万
7、人之上”,尚且还不包括御史大夫和太尉,可以想见宰相开府所掌握的政治权力,因此必然也会产生一个问题即君权与相权的划分问题,由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现实致使皇权与相权的划分本就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和规定,结果自然造成了皇帝与宰相个人能力、野心等方面的博弈。当皇帝个人能力、野心、素质较差时,宰相一定是朝廷权力的重心,即使宰相的权力被分割,作为宰相权力重要的继承者的丞相则为真正的权臣,甚至在相权极端膨胀的时候出现宰相开府执政,这在东汉末年的董卓、曹操等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更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说法,可见当时君权的极度萎缩。开府辅政的宰相体制本身是为了分权制衡,保证政治运行
8、平稳的,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