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状况的对比研究

我市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状况的对比研究

ID:19234034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30

我市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状况的对比研究_第1页
我市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状况的对比研究_第2页
我市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状况的对比研究_第3页
我市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状况的对比研究_第4页
我市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状况的对比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市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状况的对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市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状况的对比研究精神疾病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加强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和及时总结防治工作的经验十分重要。1999年,桐乡市被列为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试点县,现根据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规定的主要实施指标,对1999年度与2004年度工作进行对比研究。1工作方法1.1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市府办、卫生、残联、公安、民政、人事、劳动、工青妇等14个部门组成的市精防康复一级领导小组,24个乡镇和393个村(居委会)相应成立二级领导小组,组成了4003个

2、精神病人监护小组。1.2由专科医院对全市28名乡精防医生和266名村精防医生进行业务培训,合格率98%。1.3全市宣传发动,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精神病防治知晓率。1.4建章立制,明确各部门职责,由市政府制订了《桐乡市特困精神病人住院分级负担实施办法》,解决特困精神病人医疗费用。1.5普查普治,建档立卡,分类落实防治和监护措施。1.6积极开展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让病人回归社会,参加工作,实施康复措施。2资料按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统一表卡,调查1999年度及2004年度的主要指标数据,分别进行整理,计算

3、出各项指标的百分率。采用两样本率比较(u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3结果及分析3.1我市共注册登记精神病人4170人,按疾病进行分类:精神分裂症2132人;情感性精神病635人;精神发育迟滞650人;分裂样精神病62人;反应性精神病56人;癫痫性精神障碍143人;癔症性精神病137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91人;其它精神障碍164人,以此进行分类管理。3.2我市两年度总人口数基本无明显差异,而精神病人检出率远远低于我省部分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所示的重症精神疾病数据(总患病率为14.28‰,现患病率为12.21‰)[

4、1]。原因可能有两,一为非正规流行病学调查所致的漏检;二为摸底调查与流调的病种有所差异。按我国“九五”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末期检查的规定指标(以下简称“指标”)检出率不少于6‰就为合格(1),因此,1999年度未达合格指标,2004年度已达合格指标。3.3按规定:指标监护率达90%以上为一类等级达标,监护率60%以下为最低达标等级[2]。我市监护率由1999年的最低提高到2004年的一级(p<0.001)。3.41999年显好率达三类等级规定指标,2004年达一类等级(p<0.001)。其中病情

5、恶化者由14.9%降至2.7%(p<0.001);病情无变化者由36%降为32.8%(p<0.05);病情显好者由49.1%升为64.4%(p<0.001)。3.5参与社会劳动率[(全劳力+半劳力+简单劳力人数)÷监护病人数×100]由三类等级的75.1%升为一类等级的81.3%(p<0.001)。其中半劳动能力者由34.9%升为39.4%(p<0.005),无劳动能力者由24.9%降为18.7%(p<0.001);而全劳动能力者或简单劳动能力者均无差异。可见总的社会劳动参与率虽有明显上升趋势,但目

6、前的社区防治康复措施,除服药治疗外,尚未开展劳动能力训练等综合措施,尚未把群众“精神病人只要不吵不闹”的观念提高到使病人早日回归社会的水平。3.6病人服药治疗率由45.6%上升为61.0%(p<0.001);自动停药率由76.4%降为72.0%(p<0.05)。提示维持药物治疗不系统、不正规,不遵守医嘱自动停药,可能是造成病情无变化率和全劳力率无差异的主因。4讨论4.1随着改革深入、社会经济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加、传统观念动摇、社会支持系统变化等因素,心量应激急剧上升,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50

7、年代中国精神病总发病率为2.7%;1982年,我国精神病时点患病率为10.57‰;1993年为13.54‰;2001年,我省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4个县(市)、70个乡镇(街道)、140个村(居委会)中15000名≥15岁的人为调查对象,结果提示调整后精神疾病总的时点患病率已高达17.3%[3](95%ci为16.0%~18.7%)。按国际上采用的劳动能力丧失调整生存年测算,各类精神问题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已成为世界头号疾病。心理问题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0%,其中老年人12.9%,儿

8、童、青少年为10.9­—13%,中学生为17.3%,大学生为25—30%,因社会、心理、不良行为等因素导致的身心健康问题已引起全社会关注[4];4.2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在政府领导下,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各基层单位和社会群众积极参与群防群治,才能取得成效。1999年起,政府将此事摆到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广泛宣传,层层发动,使精神病人的社会肇事12全文查看率明显下降,实现了精神病人早发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