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综合实验开题报告2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理化学院综合化学实验开题报告实验名称:侧柏叶中黄酮的提取及其在功能化妆品中的应用姓名:崔少建学号:1011080301专业:应用化学班级:0803同组人:冯默郭晓煜黄冰洋指导教师:赵永光张建平赵莹开题时间:2011.10.28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理化学院综合化学实验室7一、基本情况姓名崔少建学号1011080301专业班级应用化学0803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赵永光教授、张建平讲师、赵莹讲师1、研究方向、论文选题范围:研究方向是:侧柏叶中黄酮的提取及其在功能化妆品中的应用论文选题范围是:1侧柏叶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2侧柏叶黄酮稳定性及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3侧柏叶黄酮洗发香波的。4
2、侧柏叶黄酮防晒霜的制备。2、拟定论文题目:侧柏叶中黄酮的提取及其在功能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论文科研课题属于哪一级科研项目,经费来源及金额(课题来源选项分为国家计委、科委项目、国家经贸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务院其他部门项目、主管部门(部委级)项目、省、市、自治区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学校级项目、自选项目、其它):3、论文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其它)应用研究摘要选题研究内容和意义简介:1.研究内容1侧柏叶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2侧柏叶黄酮稳定性及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3侧柏叶黄酮洗发香波的制备和性能的表征4侧柏叶黄酮防晒霜的制备。2.研究的意义近几年,随着绿色食品和医疗保健的
3、兴起,黄酮类化合物以其纯天然、活性高、见效快而迅速进入市场,并因此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现已证实,大多数自由基的氧化性很强,在生理和生物化学中,极少量的自由基就可能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损害,人的病理(肿瘤、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生理(衰老)与自由基有密切关系,而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防止自由基的氧化作用,因此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药用价值,如保护心脑血管、保肝、抗菌消炎、抗辐射和抗肿瘤等,对防治疾病、维护人的健康有积极意义。在保健食品方面,黄酮类化合物以其无可比拟的天然成分和疗效有着广阔的市场及深厚的挖掘潜力。[3]7其次它还有明显的美白功效,其美白功效的药理作用主要在于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抑
4、制黑色素的合成。侧柏叶总黄酮作为美容护肤化妆品的添加剂,具有药性稳定,药力持久,对皮肤作用温和、刺激性小、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特点。将其制成水包油型的乳化产品,安全性好,使肌肤自然、美白亮泽。且成本低廉,原料易得,又不会产生副作用,顺应了国际化妆品天然化、营养化、疗效化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4]关键词侧柏叶;黄酮;保健;美白7二、报告正文(一)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1选题依据侧柏叶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orietalis(L)Framco的干燥嫩枝及叶,是中医临床常用凉血止血、镇咳祛痰药物。侧柏叶所含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鞣质和挥发油类等,其中镇咳祛痰和止血的主要有效成
5、分为黄酮类化合物中槲皮甙类。[5]侧柏叶中黄酮类物质含量很高。故我们可以较为方便从侧柏叶中提取黄酮。羟基自由基是一种最活泼的氧自由基粒子,具有反应活性强、毒性大等特点.它可以与生物体内的多种物质发生高效、快速的反应,导致生物机体的损伤和各种病变发生.因而寻找高效低毒的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药物已成为当今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因其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和极小的毒副作用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作者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从黑沙蒿中提取分离出的黄酮类化合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找到高效、无毒的抗羟基自由基的化合物,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黄酮类化合物提供参
6、考。[6]侧柏叶中总黄酮成分的药理作用主要在于激活毛母细胞和促进血液循环,使毛发生长能力衰退的毛囊复活和促进血液循环后补充营养成分而发挥出养发、生发的作用。去屑止痒的机理在于抑制头发表皮细胞蜕化的速度,延迟脱落,减少脂溢性皮肤病的产生。一般去屑止痒剂用硒类等重金属盐虽能达到目的,却引起脱发现象增多,用中草药物质既能抗菌消炎、止痒去头屑防脱发,又不会产生副作用2选题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1研究内容1侧柏叶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2侧柏叶黄酮稳定性及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3侧柏叶黄酮洗发香波的制备和性能的表征。4侧柏叶黄酮防晒霜的制备。将溶解度参数理论应用于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溶
7、剂选择,测算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是否相符,探求利用溶解度参数法选择提取溶剂是可行的。黄酮类化合物因其结构和来源的不同,溶解特性差异也很大,应根据其极性和水溶性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提取。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柱层析、薄层层析、铅盐沉淀、硼酸络合、pH梯度萃取、溶剂萃取以及近年来应用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滴逆流层析(DC-CC)、气相层析、微乳薄层色谱等。[7]2.2研究目标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