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23059
大小:3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工学工程建筑毕业论文 走向自然的建筑发展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工学工程建筑论文题目:走向自然的建筑发展趋势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本文主要从建筑本质,建筑基本属性,当代建筑现状,建筑学的内涵四个方面来阐述“走向自然的建筑发展趋势” 1、建筑本质 建筑不仅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个门类,他包括实际的建筑对象,对他的研究可以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其内涵系统化构成属性,其外延的界定不是一种线型的界定,建筑它包含复杂多样的对象,具有多向性,存在于建筑属性之中。人类从母体而生,到筑巢二局,发展到社会高度文明,
2、人类的建筑目的就是为了取得一种工人们活动的环境,房屋一经形成,不仅有人为的供人们活动的环境,房屋一经形成,不仅有人为的工人们活动遮掩的内部空间,而且有外部空间环境。“建筑无所不在,建筑无时不在”,所以说,既有一般意义上有形的建筑环境,也有动态“悟道”的哲学范围。 2、建筑的基本属性 建筑是人们谈论最多相处最多的环境(衣,式,住,行),也是人们往往知道得最多的东西。事实上,建筑为人而用,既有物质功能,又有精神功能,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其内涵系统构成建筑的基本属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时空性:建筑依实构虚,应时而存;技术性:建筑
3、依技术而为,物质构成保障;艺术性:建筑既为使用对象,又为审美对象;民族性和地方性:低于产生特色,民族审美各异,形成建筑形式和风格的差异;历史性和时代性;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铭记历史。 3、当代建筑现状及时会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放眼城乡,“新建筑”如雨后春笋。各地城市甚至乡镇高楼林立,新区成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发达地区更是快马加鞭。可以说,建筑学科遇到了举世瞩目的好机遇,建筑创作也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然而审视我国的“新建筑”,许许多多设计,施工粗糙
4、;不顾历史文脉,不管环境特征的“拼合”,抄袭等现象是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建立新的建筑观。 人类进入21世纪,社会,经济,文化等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20世纪,建筑学走过了一个飞速发展而又崎岖的道路,20世纪初的发展,两次大战的衰退,战后的再度空前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诸多问题,比如环保问题,地域性,建筑与城市等。鉴于诸多问题的存在,80年代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它是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时提出的一种“生存对策”,这正表现了人类作为地球生物有机体在其生存行经受到干扰或发生变化时,产生的一种有利于生存的“生态
5、政策”,那是人类要“发展”,又要能“持续”而答“持续”“发展”,既要满足“需要”,又要“限制”,这就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在对待环境问题上,自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直到本世纪中叶,“发展”都仅仅意味着是经济的增长,没有或很少把环境问题列入人类社会发展的议程,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人类才开始意识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工业污染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开始意味到人类在创造高度文明的同时,也正在破坏自己的文明,环境问题如不解决好,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中”。 此时,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与发
6、展是密切不分的,它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复合系统,即环境是发展的自身要素之一,发展一旦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物质环境就不能持续发展了。近些年来世界各地的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随之带来的频繁的天灾就正预示着自然对人类“报复”的开始。那末,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呢?唯一可选择的就是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其实,这是所提到的“自然”其含义是广泛的,不仅自然的物质因素,也是自然的精神因素,包括建筑空间的自然品质,自然美的艺术观点,在建筑创作中,应考虑多方面的“自然”,才能给使用的人以舒适,健康,自然的感受,做到花少钱,创造实用,美观的优秀的建筑作品
7、,这才适合新世纪建筑发展的需要,更适合中国地少人多,资源缺乏的实际情况,建筑做向自然化是21世纪必然发展趋势。 4、建筑的内涵 4.1自然环境建筑 4.1.1充分利用自然 人类自250多万年前使用工具以来,开始改造定居的地球,到跨入21世纪之后,引发了一个最严重的全球性的问题,即由于人类环境的威胁是难以抗拒的,从公元4世纪的医学名著生态,水和场地中提到;字认识不可抗拒和征服的,需要的则是了解他的规律——到1969年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论著推出,说明了人类对生存环境再造的理性准轨。 毕竟人类的历史与大自然寿命相经只是极
8、短的一瞬,还不足以又能力和经验去挑战支配自然,所以说必须充分利用自然,正确对待自然,改变以往对自然的观念和态度,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从破坏自然,伤害自然转变为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从人的中心论变为人是主体也是课题,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观念;从意味向自然所取转向珍惜资源,尽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