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探索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探索

ID:19225537

大小:20.3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30

上传者:U-5649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探索_第1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探索_第2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探索_第3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探索_第4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探索  一、人才需求调研  近年来,我国加工制造业对高素质、中等技能模具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尽管许多学校相继培养出了一大批模具专业技术人才,但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   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不高,认为技术、技能优势不明显,实际工作能力不足,不太适应企业的要求;大部分的中职毕业生也觉得不能学以致用、用而未学,就业后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传统职业教育课程是围绕“学科教学”和“技能训练”两个中心建立的,而当前中职学生的素质状况表明,他们不习惯或不擅长抽象思维和演绎式为主的学习方式,在脱离具体工作情境的理论学习中会有很大困难,表现在上课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无法调动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联盟关键是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离,使学生既不能理解专业理论,也不能正确进行实操,最终导致无法实现知识迁移。同时,实践教学也只强调动作技能和技巧,没有将“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无法让学生形成对工作的整体认识,无法实现经验的获得并最终形成职业能力。企业的实际需求与学校的培养目标还不十分匹配;部分企业的用人理念与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还存在一定差距;社会上的热点舆论导向和毕业生就业趋向之间还不协调;部分企业急盼的熟练操作工和中职学校培养的模具专业毕业生之间很难达到零距离衔接等等。这些都影响着校企合作教育的顺畅进行,成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需要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为此,我们组织了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市场的调查与研究活动。  根据调查了解,十多年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是不断扩展的。从就业单位的性质区分,在九十年代,毕业生基本上是去公有制的工业企业工作;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各种经济成份的发展,以及国企改革的深入,许多毕业生转向了到外资和民营企业工作。就业地点也由在学校或原户籍所在地附近转向经济较发达、制造业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区。从就业单位的规模来区分,大、中型的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对大学和大专、高职毕业生需求量较大,同时也需要中职毕业生;而小型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则主要需要中职毕业生。  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在工业企业的生产第一线,从事模具设计及模具制造加工、产品生产中的模具操作、日常管理、维护及维修。  2、在工业企业从事管理工作,主要是生产调度、质量监督、人事管理、线段负责人等;   3、在工业企业从事产品的工程管理工作,主要是同产品客户的沟通、对产品提出改进方案、对产品模具提出改进方案、跟踪从产品的接单到产品生产出来并交付客户的全过程。  4、自己创业,开办自己的模具设计及模具制造加工企业。  5、在其他企业从事一般的机械加工、新产品的开发、设计、等其他工作。  6、升学。  基于以上问题,近年来,教育部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种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带动了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开发方法和课程内容的重大变革。  对此我校开展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工学结合课程的实践研究,所谓“工学结合”——是一种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学校与企业共同教育、管理、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工”指学生在用人单位或实训中心实踐;“学”指组织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教学实习。工学结合也可以理解是“做学结合”。如一体化教学、模拟仿真实训、产教结合生产实习。以此来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在企业中的竞争力。  二、课程体系方案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图:   1、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知识更新  随着我国模具工业飞速的发展,数控加工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加上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许多大中型企业陆续引进了相当数量的CAD/CAM系统。但我校过去的专业课程设置仍然只侧重于介绍传统的模具设计与模具加工制造方法。这种课程设置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还在于: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工作中的应用相差较远,有些学生可能完全不适应模具工业的飞速发展,也不适应先进的设计及加工手段和方法。  2、构建本专业新的专业课程及其内容体系  按照上述教改重点的要求,对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安排进行重新设计与整合:采用专业教学模块和课程综合化的方法,以淡化对一些课程过细的划分;要突出对本专业关键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应增加现今生产企业中极力推广的数控加工CAD/CAM系统,如美国EDS的UG;美国ParametricTechnology公司的Pro/Engineer,希马顿、MasterCAM等大型软件。同时要体现对学生基本素质、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个性培养和发展  等等这些对其成长与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各个维度的关注。以构建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及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课程体系。  3、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积极探索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逐步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室与实验室的界线;探索按照劳动过程、按照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培养过程去组织教学的方法,以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技能为基础、以劳动过程为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同时,要注意改变过去在强化实践教学时,过分强调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转为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和更新技能的方法。对于那些工艺性、重复性较强,今后容易被机械化和自动化所代替的技能,不宜投放过多的课时。  4、开设适合专业特点的任意选修课  实行学分制后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开设任意选修课模块,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挥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更能够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除学校已开设的面向各专业的公共任选课外,针对本专业的培养方向,还可考虑开设一些适合本专业技术应用和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知识与新技术及相近学科内容的任选课程,如:UG软件应用实例、机床电气维修训练、单片机和PLC应用、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计算机的装配及维修、现代电子技术、机电控制技术及工业产品设计相关的Pro/Engineer高级造型、色彩学、平面及立体构成、Photoshop等。  5、注意拓宽人才培养的口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充分利用学分制的优势,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中要体现一定的灵活性,体现“宽基础、活模块、广专业、重应用”的特点。开设一定量的任意选修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践环境建设  重点建设的教学实践环境:模具拆装测绘实训室、模具CAD/CAM实训室、模具综合加工实训室。  专业的实践教学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进行基本技能基本的训练,如:计算机操作训练、钳工实习、机加工实习、焊接工艺训练等;  第二阶段主要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如:识读工程图能力的训练、模拟编程器编程、计算机上的CAD/CAM系统练习,注射机,压力机的应用实训等;  第三阶段主要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如:塑料模,冷冲模的制造、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数控电火花,数控线切割的操作加工、毕业综合实习、计算机绘图员或数控中级工考证等。  四、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学相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解决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满意的效果,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好就业,就好业。   让学生有实训的去处这只是权宜之计,解决的是基本问题,校企合作要有目的性,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如模具专业短期要建成跟机械加工、模具生产、模具的应用为主的3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在这基础上,技术升级,逐步建立跟模具设计、产品开发有关的2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与此同时,除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的培训计划外,要逐步具体化、制度化:①制定“订单式”的培训计划②建立“一对一”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③到企业学习调查研究,开发新工种及其培训计划。  校企合作应该的多层面的,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考虑。第一层面是学习性的合作;第二层面是共同开发性的合作;第三层面是指导性的合作。  五、课程实施反思  学习领域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经历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无论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还是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有明显的效果。  中职学校的学生特点:思维敏捷,活泼好动,喜欢自己动手,动手能力强,不喜欢约束,个别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等。如何能迎合学生的这些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是快乐学习?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已经逐渐被大家所认识。我们学校在这方面进行的大胆的尝试,采用“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两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出勤率提高了、课业合格率也提高了。  2、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同学们分组合作,讨论交流,快乐地学习。  3、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边做边学,让我们的视野开阔了,学会了用联系的思维方法来理解和掌握各技术操作要领。  4、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老师对质量的严格把关,促使我们改进了学习和工作态度。  5、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边做边学,同学们因为学习快乐,都愿意拿起笔写字。  6、在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中,车间环境和老师严格的管理,让我们意识到,要想让人看得起,除了技术要过硬,还要有良好的行为规范。  为了使我们在工学结合的研究中走得更远,经过对前段研究的反思,提出在以下几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学习内容的载体需要进一步开发。  2、课程间的链接需要进一步调整。   科学地把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应知、应会地一条龙教学,使抽象的理论通过感知具体化,形象化,应用化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使教师从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管理者和推动者,弱化了教师的“主导性”,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性。”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即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完成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任务达到最终学习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