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212110
大小:22.9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29
《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 教师是一份平静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态决定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教师要以良好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阅读参考。 闲暇拜读肖川先生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让我认识到,幸福是人类的一种美好的一种体验,教师的幸福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是教师的幸福源,当学生在难题面前时的豁然开朗,当学生精神的意气风发时,当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时,教师都会有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教师的幸福表征。
2、书中讲到,幸福人生的四个有:第一、心中有盼头。即有目标、有追求、有所成就、有所向往。真正好的老师一定能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能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期待、美好的渴望成长。第二、手中有事做。有事做意味着社会需要你,有实现人生价值的岗位,爱岗敬业。第三、身边有亲友。人是社会的动物,需要有情感的归属。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欣赏,这是所有人一个共同的需要。怎样使学校成为一个温暖的家、温馨的家?怎样融入一个相互支持、相互欣赏的团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我们的同事,更多的关爱,提出建设性的
3、意见。第四、家庭有积蓄。经济上的富有是重要的,我们经常说富贵吉祥,首先是“富”然后才是“贵”。当我们在经济上富有的时候,就会显得大气,不会过分地斤斤计较,不会过分地在乎那些名和利。 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认真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盛在学生满意的答卷上,教师的幸福堆在家长充满谢意的脸上。学生的毕业证和入学通知书是教师的幸福,教师节学生送来的温馨贺卡和溢香鲜花是教师的幸福,满天下的桃李
4、打来的电话是教师的幸福……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如何才能成为让学生和家长满意的教师呢?陶行知说过:“……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的专业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获得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执教素质,成为一个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发展过程。教师应该在自己的专业发过程中积极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这种发展不仅意味着教师教育能力的强,而
5、且还是教师个人整体素质的发展,而发展本身就能带给人幸福感。 因此,对一个教师来说,专业成长受益最大的人是他自己,其次才是他的亲人、他的学生、他的同事和学校,最后才是整个社会、整个人类。马克思说,“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一个人的发展其本身都是对人类的一个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展自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和使命,任何一个有智慧的人,都一定会深切地关注自我的成长。 教师节学校为老师们每人发了一本书刘良华教授的《教师专业成长》。 我认真阅读了这本书,刘教授以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从教学实际出发,尤其是从当
6、前教育形式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出发,提出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怎样成长的问题。此书,犹如一股春雨,洒进我们的心田,融解开了我们心中许多的困惑。 此书收录了刘良华教授五个专题的演讲:1、教师应具备哪些课程智慧?2、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智慧?3、教师应具备哪些管理智慧?4、教师应具备哪些人格魅力?5、怎样通过行动研究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刘教授围绕以上五方面具体内容阐述一个教师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其中给我思考最深的体会是刘教授对“教师应具备哪些课程智慧?“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智慧”?这二个专题的阐述。在《教师专业
7、成长》一书中,刘良华教授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称为“专业智慧”,“课程智慧”只是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智慧三个内容中的一个。作为课程的最终实现者,教师对课程的处理和运用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讲,课程更多的表现为教师与学生所共同面对的教材。长期以来,我们以高考这个借口,把“教材”作为“圣贤书”,神圣而不可侵犯,面对教材,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教材本位”导致的结果是,教学忽视了具体的“学情”,无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体验,教师、教材、学生三者间的对话找不到合适的落脚点。古语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就告诉
8、我们阅读需要批判的眼光,教师要求学生要有批判精神,首先自己就要有批判精神。教师的“课程智慧”表现为教师对教材的钻研、超越、改变和补充。一个好的老师在面对教材时,要善于加工、补充和改变,但改变不是随意而为的,前提是“应当知道什么样的改变是正当的、有意义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然后才能“超越教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