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208410
大小:31.39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9-29
《古代东方政治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代东方政治制度 篇一:东西方古代政治制度比较 东西方古代政治制度比较 ——古希腊罗马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比较 江西奉新县工行宿舍149号信箱附12号余云华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核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在古希腊罗马。无论是他们创造的法律制度,还是哲人们的政治智慧,都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古代中西政治制度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古代中国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帝王将相的家谱。它写满了帝王将相的叱咤风云,而卑微平
2、民无足轻重,芸芸众生从来不见记载。 而古希腊罗马史却是一部平民追求民主权利的发展史。在这里,没有君临一切的专职君主,有的只是围绕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的各种斗争和改革。 2、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古代中国在向阶级社会过渡中,原始民主荡然无存。古代民众没有古希腊、罗马公民那种自豪感与主人翁意识,在中国最终确立的是君主专制统治。 而希腊、罗马在城邦国家时代,出现了西方的群体公民的民主,较多地保留了原始民主制残余。他们采取的是贵族集体领导或全体公民共同掌管国家政权。 3、中国古代变法争鸣和政治改革都是围绕加强王权专制而展开。诸子百家为专制王权制造了奠
3、基理论;中国古代法律,实质是加强君主专制,其内涵是刑罚,惩治百官和众民,以加强王权的威慑,带来的是人权的丧失。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改革大多是在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背景下进行的,内容是巩固和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法律制度是为维护民主制度服务,其内涵是人民权利、保障公民自由与平等的人权。这种主权在民,法律至上的政治制度是共和国中心价值观念,与中国帝王思想,官本文化是水火不相容的。 4、从中西古代政治制度的利弊和影响看:中国大一统和儒家正统思想加上专制皇权造就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其中专制王权是整合社会的权力中心。旧中国的每一次朝代更替或走向统一,都是强有力的君王专制维系了帝国的统
4、一与文明的延续。所以,尽管中国古代有频繁的朝代更替,但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却一脉相承,从未中断。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和法制思想成为了催生人类迈向现代化的动力。进入近代,西方国家率先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古希腊.罗马的民主共和传统有内在的继承关系和深刻的历史渊源。 延引他人并综上所述总结:古代中国实行人治,一是重视皇权,没有民主人权可言。皇权对臣民施以严刑酷法,以强制百姓遵规守矩;二是中国重视家庭伦理纲常,家庭是皇权最坚实的社会支柱,严格受到血缘礼仪规范的限制。上有皇权,下有家庭,所以奖赏与治罪往往涉及家庭。 古代西方实行法治,一是重视人权,
5、人权自由受法律保护;二是西方伦理推崇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对家庭与乡土观念相对淡泊。所以政敌制裁相对宽容,不涉及家庭。 发表于《素质教育报历史专刊》第5期 地址:江西省奉新县工行宿舍149号信箱附12号余云华 邮编:330700 联系电话:13970503725 篇二: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XX年高考真题 A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A1[XX·海南卷]秦灭六国后,奏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 3.C
6、[解析]本题考查皇帝制度。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君、王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并为“皇帝”,来突出个人功业,答案选C项。 13.A1[XX·浙江卷]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3.C[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根据所学,鲁国、晋国和燕国均是姬姓贵族的封国,宋国是商代贵族后裔的
7、封国。据“同姓不婚”的原则,①③④均正确,②错误。 13.A1[XX·重庆卷]《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其表现有() ①战乱频仍②民族矛盾尖锐③刑罚严酷④土地兼并严重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3.D[解析]本题考查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由于秦朝实行严刑峻法、土地兼并等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故本题选择D项。陈胜起义时战争尚不多,民族矛盾也不突出,故排除①②。 A2从汉至明清政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