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188448
大小:24.1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29
《广场方案设计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广场方案设计说明 广场是指面积广阔的场地,特指城市中的广阔场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广场方案设计说明,希望对你有帮助。 项目概况及规划背景 项目位于河南省漯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周围主要是工业用地。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伏牛山东麓平原与淮北平原交错地带,地理坐标为东径113°27′——114°16′,北纬33°24′——33°59′,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北距省会郑州140公里,西78公里是平顶山市,南66公里是驻马店市,东55公里是周口市。境内河流为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淮河两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
2、,滨河城市特色明显。 规划范围:项目西临中山路,东临韶山路,北临香江路,东西长约486米,南北宽约272米,总规划设计面积约公顷。设计区域内现状地势平坦,以农田、果园为主,场地东面杨树林长势良好,基地周围现状主要是农田。广场周围城市用地规划主要是工业用地。 规划定位 1.漯河市城市定位——建设彰显沙澧河魅力和食品名城特色的环境宜人的活力城市 2.漯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漯河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名片 3.广场定位——市级综合性绿化广场,开发区城市空间的标志性核心区域,城市绿肺 4.广场性质定位——休闲、文化
3、、集会、游憩四位一体综合性广场 区位分析 漯河经济开发区是镶嵌在沙澧河畔的一颗璀璨明珠,她位于漯河市区东南部,是漯河市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漯河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总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下辖一个后谢乡,31个行政村,总人口近10万人。京广、漯阜铁路在此交汇,京珠、南洛高速纵横交错,形成中原地区独具特色的铁路、高速公路“双十字”架纽,6条国道、省道经市区向周边辐射,具有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到郑州90分钟车程150公里;到新郑航空港40分钟车程100公里;到连云港港口5小时车程
4、600公里;到西安5小时车程600公里;到武汉4小时车程400公里。 项目坐落于高速发展的城市区域,软硬件设施的升级优化迫在眉睫,开发区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坚强后盾,先天条件优势,因此在提高生活质量人居环境公共活动空间的建设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 指导思想 1.作为大型绿化广场,首先应注重主要参与者——人的感受和活动模式,要吸引游人,能留住游人,因此重点要求观赏性,休闲性及互动性。 2.广场设计要指导思想明确,立意新颖,格调高雅,具有时代气息。结合当地环境特点,巧妙构思,广场主题明确,设计能够体现出漯河市文化内
5、涵和地方特色。 3.结合周边规划用地性质,妥善处理好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管委会的对应关系。 4.广场整体设计注意动静分开,设计满足城市广场的不同功能要求,功能分区布局合理。 5.综合考虑各种空间要素,如建筑、水体、绿化、小品、地面铺装、夜景照明等,塑造优美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形象。 6.注重绿化配置、造景艺术、树种选择,提高景观欣赏趣味,体现地方性、多样性、季节性和审美性的有机统一。 总体风格 1.整体上:开放的、大气的时代风格; 2.布局上:自由的、奔放的民族风格; 3.细节上:深邃的、优雅的文化风格;
6、 4.局部上:精粹的、兼容的通俗风格。 设计目标 城市的精华在于“空”,作为大型复合型公共开放空间,广场将使该区域的空间品质空间功能得到真正的提升。作为城市硬质景观群落的牛借点与缓冲剂,更有效地优化城市结构,丰富城市生活,延续生态自然。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漯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场设计任务书》 《城市规划资料集》 《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 一、设计理念 广场做为现代都市人们生活的一个活动空间,有其公共性、开放性和实用性等诸多属性,但它区别于公园设计,所以更多的应是以简练、概括为主,同时体现以
7、人为本的理念。广场设计有三大基本因素,形象、功能、环境,这三大要素组成了人们休闲、集会、学习交流和了解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各层面,同时更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文明与进步发展程度,它必须充满现代气息和时代感,广场体现的是一个时代主题。 智慧广场——交流的平台,开放的生活以及近在咫尺的大自然。 二、设计原则 1.倡导继承与创新的文化原则——深入发掘漯河民间文化,如剪纸、农民画等; 2.以人为本原则——充分考虑人的多维感受,致力于景观、绿化、游憩场所与人的互动,鲜明广场游线的可达性,引导性,小品座椅等符合人体尺度; 3.生态
8、原则——充分考虑漯河气候特征,并评估周边地区环境特征,实现人与自然,广场和区域的和谐共生; 4.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广场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以后的发展,在协调全局的同时,并为以后的发展预留了空间; 5.经济原则——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其经济因素,广场构成要素力求在利用最少的资源和能源的同时,获得环境上、经济上和社会上最大的利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